10月17日,淄博市“推进文化繁荣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高新区专场举行,就淄博高新区推进文化繁荣发展有关情况进行发布。
近年来,淄博高新区积极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繁荣发展,一大批文艺团体相继成立,一大批文艺作品精彩呈现,本土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现代公共文化体系日趋完善,“旅游+”发展模式落地开花,围绕“五个淄博”建设将文化之触角向基层延伸,“诗”和“远方”的新画卷不断绘就,让文化不止惠民,更“悦”民。
文艺创作精品不断
近年来,淄博高新区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920余场,在其背后是各类文艺团体相继成立和文艺作品量、质双升的有力支撑。高新区先后打造和成立了齐文化“两创”基地、摄影创作基地,“火炬”艺术团、作协、书协、美协、摄协、诗词学会等群众性文艺团体;加力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创作音乐剧《齐地之“礼”》、大型国画长卷《大美淄博》等作品100余个,其中,13个获省级以上荣誉,并推出《识字班的故事》等红色课本剧12部,人民文化需求和人民精神力量得到满足和统一。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被誉为当代国窑的硅元瓷器、华光国瓷分别被认定为山东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并入选“山东手造•优选100”;硅元瓷器获评“齐文化产业转化基地”;超越轻工连续七次被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其“中美(西)文化融合创意设计出口基地”列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名单。高新区持续深入推进“山东手造”五进活动,让“山东手造•品质高新”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文化共享走向文旅赋能
淄博高新区现代公共文化体系日趋完善,建设了城市书房、阅读吧等公共文化空间35处,推出“九顶山灯光秀”“齐艺共舞”等高品质文艺活动,不断增加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逐渐融入群众生活。与此同时,高新区牢牢把握文化产业赋能着力点,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推出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郭家村“乡村赛马节”、军屯村松鼠部落等旅游项目,乡村旅游焕发新生机。
文化传承在“守正”中创新
淄博高新区启用淄博市智慧文物管理系统开展文物巡查工作,确保文物安全,让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保驾护航。同时,高新区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依托区内博物馆举办活动58场次,让静止的历史遗存“活起来”,让文化传承在“守正”中创新。
人才培育体系更加完备
以文化项目扶持人才,以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引导人才。淄博高新区持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人才平台建设和文化人才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提高能力素质,通过文化项目和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培养出了一大批骨干人才,激活了文化人才体制机制,营造了良好人才环境。
未来,高新区将围绕“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立足“五大新高地”目标定位,不断推出文艺创作精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努力为“文化淄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淄博高新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