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乡镇(街道)、16个村、15748人,这是一串凝结着心血的数字,也是泰安东平县交出的一份令人满意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答卷。
东平县西王社区获评全国“美丽搬迁安置区”,市发改委获评全国搬迁工作担当有为集体。今年9月,国家发改委组织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省际交叉检查,泰安市东平县代表山东省迎接检查,检查组对泰安市相关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近日,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指引》(第59期)刊发推介东平县的典型经验做法。
搬出“穷窝”,入住新房,开启新生活。在东平,清新的空气,干净的街道,整齐的居民楼,生活安然有序,一个个生机盎然的产业园区,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谱写着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篇章。
东平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全国第二、全省第一移民大县,黄河、京杭大运河、大汶河相互交汇,境内东平湖总面积626平方公里,常年水面208平方公里,是黄河流域重要的蓄滞洪区,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泰安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攻克当地深度贫困问题的突破口,统筹谋划、精心部署、强力推进,建成集中安置点9个。
以产业促振兴让日子更有奔头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和发展才是目的。
东平县大羊镇西王社区现有居民345户、1002人,该社区2017年4月破土动工,2018年9月顺利搬迁入住,在全县第一个实现“大搬迁”,被评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典型社区”。
百姓上楼住好是基础,下楼挣钱是关键。为此西王社区以“两区共建”为抓手,大力引进产业项目,做好土地文章,让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西王社区“两委”成员多次去北京、济南等地谈项目、引企业,相继引进昊瑞重工、盛世长青电缆厂、红尚制衣、泰隆食品等劳动密集型项目,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每年也能增加村集体收入24万余元。西王社区沿街集体所有商铺全部出租,年增收10余万元。
东平县千方百计扩大群众就业,通过发展产业、安置就业、公益性岗位等多种措施增加搬迁群众的收入,搬迁群众目前已实现就业8551人。目前,东平县尹山庄社区制帽车间、朝阳庄社区分布式光伏、西王社区设施农业和红尚制衣、后亭社区海工科技和滨河钢结构、百户庄社区鸿博工贸等一大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发挥效益,通过务工就业、资产收益、入股分红等形式,让搬迁群众实现在家门口的就业增收。
为促进更充分更稳定的就业,东平县坚持以技能培训提高搬迁群众技能水平,围绕县域特色和产业发展,开展“山东手造”非遗民间艺术剪纸、东平烧饼、东平粥、养老护理、高素质农民先进实用技术等职业技能培训,让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熟练掌握1到2门实用技术,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同时,东平县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2023年围绕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基层治理等工作,开发村级综合服务员、基层宗教事务管理员、社区绿化员等公益性岗位232个,最大限度为搬迁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
补齐设施短板让群众安居乐业
新住房宽敞明亮,社区基础设施完善,孩子上学、居民就医更方便,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这是搬迁群众上楼后最真实的感受。
为优化民生保障,促进群众安居乐业,东平县不断补齐设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新建的9个安置社区均配套幼儿园及小学,制定下发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实施方案,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控辍保学”、协调联运机制,对每名易地扶贫搬迁适龄儿童建立个人档案,进行严格核查,严防辍学现象发生。
在医疗环境方面,东平县大力实施乡镇(街道)卫生院新建和改扩建项目,5个乡镇(街道)均有1所政府办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社区均设置村卫生室,卫生室全部达到山东省村卫生室设置标准,实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满足群众家门口看病就医的服务需求。
村干部担任物业经理,免收物业费,并在社区服务中心一楼大厅设立窗口,公开咨询、服务电话,为居民提供24小时的维修报修服务;建立幸福食堂,免费为75岁以上的孤寡老人提供午餐,完善养老服务;推进“快递进社区”,更好地满足居民网络购物服务需求;购买电梯维保和消防设施定期检测管理服务,确保电梯及社区消防设施的日常保养和正常运行,让群众居住得更加安心……西王社区始终坚持以“以民为本、服务居民、构建和谐”为宗旨,坚持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提高为民服务质量和水平。
为让群众搬迁放心、舒心、省心入住,东平县积极争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资金和政策性贷款统筹用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各安置区立足自身实际,科学谋划社区景观绿化,高标准实施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五化工程”,同步推进水、电、气、暖、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完善社区治理托起稳稳的幸福
社会治理是推进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的重要抓手。东平县聚焦搬迁群众需求,积极探索易地搬迁社区治理模式,以实现搬迁群众住得安心、过得放心、充满信心、生活舒心、万众一心为目标,在“硬件”和“软件”上下功夫,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东平县全面落实乡镇干部包村、村级干部“坐班值班”等制度,成立社区党支部,形成“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居民”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党建、综治、社保、就业、应急、救助等各类治理功能全部聚集到网格,实现“多项合一”,全面做好社区管理工作。
组建由村“两委”成员和热心村民义务担任的“六大员”(乡贤议事员、人民调解员、治安巡防员、物业管理员、法律宣传员、环境保洁员)社区治理队伍;对社区单独居住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采取重点关照,实施“日敲门”制度,提供“保姆式”服务;推进打造智能化的社区建设……西王社区始终把强化社区治理,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支撑,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通过健全机制、搭建平台、完善服务,推动社区治理持续焕发新活力。
为强化沟通对接,东平县开展易地搬迁群众大走访、大调研活动,认真听取群众在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治安、文体生活等方面的心声,充分发挥矛盾调处“缓冲带”作用,积极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关键小事”。东平县不断提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已建成社区服务中心8所、文化广场13个,设立医保、社保、水电费收取等便民服务站点,群众可就地就近办理各项业务。
夜幕降临,西王社区文化广场上灯光亮起,附近居民来到广场上跳起广场舞、唱起戏曲小段。为丰富搬迁群众文化生活,东平县突出人文建设,组织开展搭台唱大戏、广场舞比赛以及“好公婆”“好儿媳”“好邻居”“五好家庭”“美丽庭院”等系列评选活动,不仅拉近了搬迁群众情感距离,也让搬迁群众的精神面貌和人文素养有了较大提高,逐步实现从“融入”到“融合”的平稳过渡。
新家园新景象新生活,如今,东平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幅安居、乐业、乐学画卷徐徐展开。泰安市将继续完善后续扶持政策体系,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让幸福长住搬迁群众心坎上。
(来源:泰安日报社·最泰安全媒体 刘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