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潍坊气温降至零度,潍坊力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却“热气腾腾”:100台五轴加工机床正开足马力,加工发动机核心零部件。“在智能电控总成技术体系中,国外企业大多只掌握一两项技术。打通电控、机械、液压、软件各环节的,只有力创。”谈起力创技术,董事长王立峰很是自信。
自信源自实力。力创成立于2010年,十年投资1.8亿元主攻乘用车、商用车、船舶动力、新能源及混合动力电控总成系统研发。疫情期间,产自欧美的零部件断供,国内的船舶、重卡等主机厂带着采购订单纷至沓来。2020年销售额首次过亿元的力创,今年有望突破50亿元。
类似力创的故事,在潍坊还有很多。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单一产品市场占有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这样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近年来在潍坊蓬勃发展。2023年,潍坊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6家、总数达到152家,新增数量和总数连续3年保持全省第一。此外,潍坊2023年新增瞪羚企业6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1家,新增数量和总量位居全省前三。
地区生产总值排在第四的潍坊,为何单项冠军全省拔尖?
潍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二级调研员孙晓东认为,潍坊工业发展早、门类全、规模大,产生单项冠军企业的土壤很厚实。早在2018年,潍坊在全省率先出台“隐形冠军”企业群培育方案,建立梯度培育库,对苗子企业实行“一对一”跟踪辅导,还对评上“隐形冠军”的企业进行资金奖励。
一招先,步步跟。五年多来,潍坊接续出台扶持政策,助力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小树快成长,大树壮主干、众树成森林”。政府与企业“双向奔赴”,让很多企业家感触很深。“政府愿意相信你能行,愿意陪着你成长。潍坊各级政府开放、包容,给中小企业提供了成长空间。”王立峰说,“公司创立之初专注科技创新,10年没有盈利,地方和有关部门从未上门催税、催搬。看到公司迎来爆发期,当地为企业腾挪上千亩土地,助推我们跑上了快车道。”
潍坊市委书记刘运在2023年初全市工作动员大会上提出,拼经济要充分用好企业家和党员干部“两支队伍”,真心实意理解企业家、尊重企业家、服务企业家、引领企业家、成就企业家。山东蓝想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清华清楚地记着,安丘市委书记贾勤清专门带自己去豪迈集团与董事长张恭运见面,请张恭运给蓝想出谋划策。三人在办公室里聊了一下午,徐清华感到受益匪浅。
串珠成链、集链成群。潍坊还善于用链式思维为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赋能加力——围绕5个千亿级、10个500亿级和N个新赛道的“5+10+N”产业链,通过一个服务专班、一套实施方案、一个产业园区等“八个一”工作模式,推动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向重点产业链集聚。去年潍坊又创新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全力帮助企业拓市场、增效益,新增订单300亿元。据统计,目前潍坊70%的规上工业企业在重点产业集群内,单项冠军企业本土配套率达到44.91%。
“当前经济发展遇到诸多风险挑战,我们更要坚定不移支持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后劲。”潍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董胜勇表示,今后计划每年培育新经济领域初创企业200家以上,到2025年,计划新增省级及以上瞪羚企业150家左右、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左右。
“单项”力不单,“隐形”势不隐
看一个地方的发展,既要看当下的形,更要看长远的势。势头里有新机,势头里有潜能。尤其在当前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节点,读懂趋势里的新内涵,才能真正读懂一个地方的未来。
因盛产“隐形冠军”,潍坊常被称为“隐形城市”。到当地企业转一转,“势头”具体可感,让人耳目一新。靠移动商铺起家的街景科技,精准切入“城市家具”赛道,短短几年已成为众多顶级文商旅运营商战略合作伙伴;依靠强大的工业母机优势,执着于细小改善的创新累积,豪迈集团练就一身独门绝技,相继拿下四个细分领域的世界第一;致力于发动机核心部件国产化替代,力创科技打破国外垄断,有效连接起产业链“断点”,为维护供应链安全、提升产业链韧性夯实了底座。
在世界高端制造版图上,潍坊其实是无法“隐形”的。2023年,潍坊新增2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独角兽企业、63家瞪羚企业,新增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6家,总数达到152家,新增数量、总数连续3年保持全省第一。拿增量来说,46家单项冠军,就是46条新路,可能各自方向不同、路径各异,但无一例外都聚焦实业、做精主业,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将1米宽市场做到100米深。它们就像一颗颗镶嵌在产业链条上的璀璨明珠,推动当地制造业不断提“高度”、增“厚度”、拉“长度”,为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看到了这一点,势必就能看到潍坊的底气和未来。
当前,衡量一家企业的分量,很大程度上要看其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在供应链上的控制权。因此,企业学会做时间的朋友,在所处生态位上深耕细作至关重要。细看潍坊这些企业,不仅质量优,而且寿命长,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平均经营年限为20.89年,是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的8倍。它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地位,是对行业动态长期跟踪、对技术升级方向科学研判的结果,是基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自己动手边做边学的结果。这样的企业既是行业的“风向标”,又是关键技术的“攻坚手”,更能代表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对一个地区发展而言,谁拥有更多这样“小而美”的企业,谁就会有更充足的发展后劲,就能在未来竞争中拥有先发优势、占据有利位势。
诚如企业对长期主义的坚守,地方发展更要学会把视线投远,沉下心来,抻住劲儿,保持耐心和定力,不辜负每一份坚韧的生长。为什么潍坊“专精特新”企业多?这与当地深厚的制造业底蕴、优良的产业生态密不可分。比如,当地7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纳入了重点产业集群体系,“单项冠军”企业在当地平均配套率达到44.91%。换句话说,当新产品取得技术突破后,往往很快就能在本地找到市场,大小企业之间更容易找到利益契合点和连接点。生态底蕴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政府的精力应该更多致力于“培土”“育苗”“扶壮”上,致力于构建大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生态上,致力于中小企业的“梯次培育”“卡位入链”上。
是的,只要制度供给稳定有效,发展舞台规则公平,服务支持精准有力,我们相信,未来那些千姿百态的企业,就会犹如春草萌发、漫山遍野,活力充盈、澎湃向前,带来更多的惊喜与希望。这一点,从潍坊的发展上看得一清二楚。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