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挺进深蓝,威海市环翠区推进浅海科技湾区“新硅谷”加速崛起

挺进深蓝,威海市环翠区推进浅海科技湾区“新硅谷”加速崛起
2024-07-08 18:28:54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第一代机器人的清洗效率是每小时700平方米,现在最高达到了每小时2000平方米,大大缩减了作业时间。”智真科技技术副总刘汉强介绍,“一般一艘100米的船,水下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而它停泊的时间又是有限的,这促使着我们努力提高清洗效率。”随着水下智能清洗机器人性能的不断提升,智真科技的订单量也逐年增长,仅靠水下智能清洗机器人这一拳头产品,去年就完成订单3800余万元。依托远遥浅海科技湾区优越的海试条件,智真加速发展。落地湾区第三年,就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点产品水下智能清洗机器人已经研发到第四代,速度超出预期。“以前只能在水池里做试验,现在只要有需要可随时进行海试,研发周期缩短了一半以上。”刘汉强说。目前,像智真科技公司这样的科研型企业湾区已经引进落地了40多家。海洋智能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等海洋新兴产业犹如一支支如椽巨笔,在远遥浅海科技湾区产业发展的画卷上不断勾勒出优美线条。

志在“向海洋要淡水”,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威海)中心不断突破。威海市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尊良说:“我们为船业企业、渔民研制了高效、节能、稳定的船用海水淡化设备,体积小、重量轻,渔船海水淡化成本降低20%左右。”中心致力于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关键核心装备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工作,承担了山东省“小型海水淡化装置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项目,开发了低能耗、高稳定性、轻质化的中小型海水淡化装置。最近,其特种反渗透膜元件制备、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项目已完成生产线选址,产业化道路将更加通畅。企业的扬帆远行,离不开湾区的贴心护航。除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湾区还在原有的渔港码头上,建起了一座36米的浮动码头,专门用于科研,能满足8艘科研试验保障船停靠,为试验场运行和试验测试提供支撑保障。

“我们成立了筹委会,作为管理主体牵头协调发改、工信、科技、海洋等部门。也成立了区属国企,负责湾区的融资、建设,双轮驱动,为项目落地、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筹委会副主任于玲玲介绍。

浅海试验场崛起“新硅谷”
发展新型海上科技和装备,海上试验必不可少。遥感影像显示,褚岛北部海域有一条最大水深70米且60米以上水深区域约2平方公里的天然海沟,能够满足绝大多数海洋技术装备的试验要求,从岸边乘船20分钟就能到达,是我国浅海大陆架难得的近岸深水区域,非常适合开展海上试验。因此,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成为国内首个正式批准的面向海洋装备、海洋能源、海洋传感器等综合性能测试的试验场。在试验场的强力吸引下,湾区依托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联合自然资源部北海局等60家机构,成立了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协同创新平台,打造航天科工集团威海激光通信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威海)中心等6个高能级平台,打开海洋经济发展“新天地”。

于玲玲介绍,远遥浅海科技湾区规划构建“一场、一岛、一港、一中心、一区、一园”(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褚岛科技岛、远遥科技港、海洋科创中心、靖子头特种装备服务保障区、羊亭产业园)“六个一”空间布局。在功能方面,加快布局“一场六基地”,即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和检验检测基地、科技研发基地、生产制造基地、实习实训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服务保障基地,打造服务链条完善、功能耦合联动的海洋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今年,环翠区将持续放大试验场资源优势,推进海上、岸上、岛上一体建设,着力打造蓝色海洋科创硅谷。以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智能装备两大主攻产业为引领,协同推进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实施好16个海洋产业重点项目,加快智能化网箱等新技术研发推广,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威海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