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七十五载铸就辉煌 踔厉奋进再谱新章 | 数说章丘七十五年发展成就

七十五载铸就辉煌 踔厉奋进再谱新章 | 数说章丘七十五年发展成就
2024-10-05 09:34:4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如果通过数据和镜头来一场特殊的“城市漫步”,你会发现,章丘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蝶变升级,让人惊叹,更让人感动。新地标、新业态、新消费、新文化、新生活、新需求,如今的章丘,已经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章丘人民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努力奋进、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章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品质全面跃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谱写了现代化强区建设的新篇章。

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实现新突破。新中国成立后,章丘从发展社会生产力入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改革,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元气。1952年章丘生产总值仅为12973万元。经过长期努力,1978年章丘生产总值增加到19564万元。改革开放以来,章丘经济快速发展。1988年经济总量突破10亿,1999年总量超过100亿,2012年达到631.1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章丘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20年,GDP统一核算改革后章丘经济总量再跨千亿元大关,当年达到1008亿元。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165.1亿元,总量持续维持在千亿水平以上。

财政实力更加雄厚,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1952年章丘预算内财政收入仅为536万元,1978年增加到1977万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章丘财政收入大幅增长。1992年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进入新世纪后,财政收入实现连续跨越,2001年过5亿,2005年过10亿,2012年达35.9亿。党的十八大以来,章丘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达到60.5亿元。1952-2023年年均增长10.4%。其中,1952-1978年年均增长5.1%,1978-2012年年均增长16.5%,2012-2023年年均增长3.9%。

深入推进对外开放,经济外向度持续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章丘基本处于自我发展的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章丘形成了融入全国、面向世界的开放型经济格局。建国初期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期,章丘利用外资几乎没有。1989年实际使用外资24万美元,实现了招商引资方面的新突破。1997年实际使用外资1429万美元,是1989年的60倍。2012年实际使用外资16108万美元,指标总量是1989年的671倍。近年来,随着投资环境持续优化,引进外资规模大幅增加。2023年,章丘实际使用外资15876万美元,指标总量是1989年的662倍,年均增长26.2%。

二、产业结构加速升级,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农业结构优化调整,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加快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章丘农业产能落后,生产力水平低。1949年,章丘当年粮食总产量仅11.3万吨,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2.7万吨,肉类总产量0.13万吨,蛋类总产量0.01万吨。上世纪60—70年代,随着农业基础建设水平提高,章丘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1978年,章丘有效灌溉面积占粮田面积比重达72.9%,农机总动力达到19.5万千瓦,粮食总产量提高到29.3万吨,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7.7万吨,肉类总产量0.58万吨,蛋类总产量0.48万吨。改革开放以来,章丘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快速发展。201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9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112.5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章丘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农产品保障能力明显提升。2023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87.9亿元。粮食总产量64.3万吨,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193.2万吨,肉类总产量5.1万吨,蛋类总产量6.4万吨。

工业体系逐步完善,战略新兴产业引领发展。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1240亿元。战略新兴产业获得长足发展,支柱行业规模迅速壮大。其中,汽车制造业达436.8亿元,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达217.5亿元,金属制品业达123.2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产业规模达72.6亿元,医药制造业达29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达27.2亿元。

服务业蓬勃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主体。1949年,章丘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关系为81.7:5.6:12.7,国民经济聚集在一产领域,二三产业占比较低。1949年,章丘第三产业增加值仅为300万元,到1978年也只有2438万元。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随着市场繁荣而日益兴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198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1亿元,1995年突破10亿元,2004年突破50亿元,2007年突破100亿元。2013年,章丘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04.2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服务业更是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保障就业、稳定经济的重要力量。2023年,章丘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占比提高到42.9%。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65.3亿元,占比14.2%。住宿餐饮业增加值21.1亿元,占比1.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35.4亿元,占比20.2%,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47.1%。

三、改革创新不断深入,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1949年全区基本建设实际完成投资仅有2万元,到202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发展到363.3亿元。1949—1978年,全区基本建设投资年均增长26.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1979—2012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8%。十八大以来,投资保持平稳增长,投资结构持续改善,投资质量不断提高,2012—2023年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有力地增强了章丘区经济发展的能力和后劲。

深度拓展国际市场,出口拉动贡献突出。新中国的成立掀开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新篇章,章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建国初期,章丘工农业产品基本以保障内需为主。1965年,外贸收购总值仅为1.4万元人民币。改革开放以来,章丘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1995年出口总值突破千万元达到1541万元,2006年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2261万元。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建“一带一路”效果显现。2023年,章丘出口总额增加到101.3亿元,经济增长拉动贡献日益突出。

消费市场日益繁荣,内需拉动作用不断提升。新中国成立以来,从计划供给到自由贸易,章丘消费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3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9.7亿元,比1949年的936万元增长了3309倍,年均增长11.6%。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销售购买还需凭票证,国内需求活力相对受到压制。1978年底社零额总量仅为6437万元,1949-1978年间(改革开放以前)年均增长6.9%;改革开放为市场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国内市场潜力得到极大释放,社零额总量速度均实现高速增长。截止2012年底总量达到175.2亿元;十八大以后,贸易市场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在质量提高的基础上,增长速度总体保持稳健态势。

创新赋能迎新而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章丘国民经济科技含量较低,资源消耗型产业占据较大比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章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迅速淘汰落后产能,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动铸锻、化工等重点行业节能化改造,科技创新成为新的增长引擎。2023年末,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4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971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81.5%。年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40.8亿元,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达到37.4%。数字章丘建设稳步推进,成立“工赋章丘”生态联盟,“化工新材料产业大脑”入选山东省首批“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刁镇化工产业园入选省首批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园区,6家企业获评“晨星工厂”,4家企业获评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称号。

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基础设施高速发展,居民出行便利度不断提升。新中国成立以后,章丘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交通线路长度成倍增长。1978年,章丘境内公路里程增加到468.9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143.2万吨,分别是1949年的7.4倍和11.3倍。改革开放以来,章丘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加快,运输能力和效率明显提升。2012年末,章丘公路里程达2352.3公里,全年货运量2272万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4.0倍和14.9倍。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23年末,全区公路里程达2592公里(注:交通部门调整统计口径,农村废弃不用的线路不再统计),其中高速公路108公里。全区拥有公交车374辆、客运车515辆、出租车241辆,全年公路货运量3362万吨。

信息产业高速发展,通信服务实现全覆盖。新中国成立初期,章丘邮政通信发展水平很低。1952年,邮电业务总量4.8万元,函件39.6万份。改革开放以来,邮电通信业规模不断扩大。章丘固定电话年末到达户数由1978年的不足千户迅速扩大,到1993年突破万户,2001年已超过20万户。期间无线寻呼、移动通讯等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现代信息通信体系加快构建,章丘邮电通信全面发展。2023年末,全区移动电话用户134万户,其中3G、4G电话用户81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3.2万户。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章丘教育水平较低。1949年,章丘有学校395所,全部为小学,教职员工667人。上世纪50—70年代,国家重视发展基础教育。1978年,章丘各类学校发展到938处,其中小学853处,中学84处。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进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2023年末,全区共有学校114所(数量下降因实行中小学集中并校),其中中等职业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年末拥有专任教师9397人,在校生12.2万人,每一教师负担学生数由2012年的15人下降至13人。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山东财经大学等13所大学高职院校入住章丘,2023年末在校学生达14.6万人。

文化事业不断繁荣,人民精神生活持续丰富。新中国成立以来,章丘文化事业逐步发展。1951年,有文化馆1个;发展到1955年,新增放影队1个、剧场1个;到1956年,新增1处职业剧团;到1975年,新增10个公社文化站;1978年,章丘有了第1处影院,放影队发展到114个。改革开放以来,章丘文化事业快速发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体系逐步建立。2023年末,全区拥有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各1个,全区18个镇街综合文化站、525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已实现全覆盖。

医疗卫生水平不断进步,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章丘医疗卫生水平较低。1949年,仅有卫生技术人员332人。上世纪50—70年代,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1978年,卫生技术人员达1045人,床位987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公共卫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章丘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医疗、医保、医药事业深入发展,章丘医保体系加快健全,疾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健康理念深入人心。至2023年末,章丘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280人,床位5468张,比1978年末分别增长6倍、5倍。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章丘,百业凋敝、百废待兴。经过75年的砥砺奋进,章丘实现了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跻身为济南东部新区。奋楫扬帆再出发,感恩奋进谱新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章丘区将始终牢记嘱托,踔厉奋发,奋力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济东强区建设新篇章。

(来源:章丘发布)

(责任编辑:薛筱蕙)
关键词:章丘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