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青岛西海岸新区加快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青岛西海岸新区加快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2024-10-25 09:02:3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发挥海洋资源丰富的得天独厚优势,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作为山东唯一的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地处黄海之滨,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拥有309公里的绵长海岸线、50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海洋造就了新区发展最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如何经略海洋、向海图强考验着新区“走在前、挑大梁”的智慧。

从鱼盐之利、舟楫之便,到向海要粮、向海问药,西海岸新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始终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经略海洋、向海图强、兴海济民,不断通过科技创新激发海洋产业潜力与活力,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数据更有说服力——今年上半年,新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135.5亿元、同比增长8.6%,占青岛市海洋生产总值的42.5%,占新区GDP比重44.6%。海洋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4%、9.6%、7.9%,海洋经济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在这片广袤的海洋上,一幅气势磅礴、充满希望的千里海景图正徐徐展开。

科技兴海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北纬36°,被认为是船厂选址的黄金纬度,海西湾正坐落于此。这里水深港阔、不冻不淤,适合建大坞、造大船。

橙色龙门吊昂然耸立、万吨级船坞气势恢宏、钢铁巨轮静卧船台……来到海西湾,这里繁忙有序、充满生机。今年5月,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从这里离港启运,已顺利抵达目的地。

“海葵一号”是海工装备制造集大成的“大国重器”,实现了海陆一体化智能中控系统、天然气双塔工艺脱硫系统等15项关键技术设备自主化应用,建造周期较国际同类型装备缩短近50%,整体工程建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无独有偶。同月,同样位于海西湾的中船发动机有限公司研制的国内首台甲醇双燃料低速船用发动机成功交机,标志着我国甲醇双燃料低速船用发动机制造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世界最大吨位级“海上石油工厂”P70、全球首艘10万吨级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诸多“国之重器”在海西湾交付启航;中国船舶、海油工程、武船麦克德莫特等100多家船舶海工制造及各类配套服务企业在海西湾集聚成势,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西海岸力量”。

“一艘船”逐梦深海大洋,“一棵藻”长出千亿级产业。以经略海洋为使命的西海岸新区,逐步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提质增效,不断释放创新发展活力。

走进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海藻生物科技馆,保健品、食品、美妆等各类含海藻类生物制品琳琅满目,“这种藻酸盐无菌伤口敷料,在吸收伤口渗液后迅速形成凝胶,不仅能快速止血,还能促进伤口愈合,而且更换时不会产生撕拉疼痛感。”该公司副总裁张德蒙在展台前向记者介绍。

海藻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范围极为广阔。比如,从海藻中提取的海藻酸钠,可用于开发治疗肿瘤、心力衰竭等重大疾病的高端医疗制品,1克售价超过千元。

要想从黏稠的海藻原材料中“捞”出纯度极高的海藻酸钠并非易事。“提纯分离这种高黏度液体没有任何参考,我们通过集成膜分离、高速离心、凝胶态除杂等分离纯化单元组建多组分梯度洗脱体系,突破超纯海藻酸钠规模化制备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张德蒙说。

近年来,新区出台支持大院大所向区向海发展意见,规划建设古镇口海洋科教创新区,打造面向世界前沿的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等大院大所纷至沓来,目前已集聚“国字号”涉海科研机构11家,涉海高校12所,各类涉海创新平台数量达243家。

站在新起点,新区将加快打造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更多蓝色动能。

掘金深蓝 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在新区离岸120海里的黄海海域,海平面20米以下,有一片与山东省面积相当的冷水团。总面积553.6平方公里的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就在这片海域。

2023年4月,全球第一座全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深蓝1号”成功收鱼,共收获大西洋鲑3000尾左右。2021年、2022年,试验区内相继实现全球首次虹鳟、大西洋鲑低纬度深海规模化养殖,以及养殖作业常态化、品种多样化。此次收鱼,是首次成功度夏后的再次丰收,证明了我国深远海三文鱼全周期养殖的可行性。2023年3月,试验区成功开展了活鱼转运探索,仅用12小时三文鱼便可端上百姓餐桌,依托冷链运输网络,36小时“游”到全国百姓家,一改我国三文鱼依赖进口、动辄四五天时间跨度的局面。

全球首次低纬度深海养殖三文鱼获得技术成功,累计收鱼20万尾,实现国产海水三文鱼养殖“零”的突破;全国率先开启深远海资源开发利用新模式,为深远海养殖发展提供经验样板……践行大食物观,向江河湖海要食物。近年来,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的养殖试验取得重大突破,将持续拓展海水养殖发展空间,打造百亿级深远海绿色养殖产业集群。

“向海要粮”先行示范,“向海问药”蹄疾步稳。

“生产线全天24小时运行,可年产80亿粒。”走进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海藻多糖植物胶囊生产区,海藻多糖药用空心胶囊生产线上一派繁忙。

“该胶囊的原料取自海藻,最大的优势是安全,具有药物稳定性好、重金属含量低等优点。”聚大洋藻业集团董事长吴仕鹏介绍,用海藻胶作为原料生产海藻多糖药用空心胶囊,是聚大洋全力推动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聚大洋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深耕的重要发力点,“我们正在开启海藻多糖药用空心胶囊项目扩产计划,年产量扩增十倍,每年向海藻要800亿粒胶囊壳。”

一粒胶囊壳的背后,是聚大洋从一棵小海藻发展形成完善的高端产业链的创新探索,也是新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成果。近年来,新区“蓝色药库”开发迈向新阶段:以明月海藻、聚大洋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海藻及生物制品,其海藻酸盐系列产品占据全球市场的30%和25%;以国信制药(原正大制药)为代表,积极推进海洋药物研发,抗结肠癌新药BG136成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抗肿瘤海洋药物;青岛华大、清原生物等企业抢占基因科技产业新赛道,青岛华大建成全球最大综合性海洋基因库……

延链补链强链,赋能提质增效。新区大力实施海洋产业突破行动,坚持特色引领、错位竞争、链主带动、集聚发展,重点打造深远海养殖与冷链、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生命健康、航运贸易金融、海洋化工与新材料等“五大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强海洋产业竞争力,现代海洋产业集聚成势。

协同发力 打通融合发展新路径

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但形成顺畅的循环并不容易。如何才能更好地打通各个环节,推动各领域、各环节协同发力,提升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新区坚持陆海统筹、多规合一,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凝聚各部门力量,推动经略海洋战略落实。新区设立工委区委海洋发展委员会议事协调机构,建立“海洋委主导、海洋办统筹、部门抓落实、专班抓攻坚”工作机制,统筹推进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工作。

自此,新区形成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海洋经济管理工作体系,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在引领海洋治理体系现代化上发挥支撑作用。

推动各领域、各环节协同发力,是创新提速、发展提质的必然选择。不久前,新区出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2024-2026年)》,围绕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开放合作明确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海洋经济发展引领区。根据行动方案,西海岸新区2026年将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500亿元左右,突破30项以上海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海洋科技型企业超过400家,集聚海洋人才9万人左右。

培植发展“1”个基础产业,突破发展海洋新材料产业;改造提升“3”个优势产业,突破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现代渔业、港口航运业;培育壮大“3”个新兴产业,突破发展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业、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业、海洋新能源产业;布局建设“1”个未来产业,突破发展海洋电子信息业……西海岸新区正以海洋特色为抓手,拆围墙、通链条、强支撑,在更大范围内打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海洋大项目的布局建设,标注着一座城市对海洋产业的“发力点”。

中船集团712所海西湾基地项目,是全国功率等级最大的综合电力系统试验室和船舶电力推进系统集成产业化基地,将完全实现40MW级大型船用特种电机国产化;

潍柴集团把全球最先进的船艇研发制造技术放在新区,投资建设的潍柴(青岛)海洋装备制造中心项目,对标国际一流船艇,聚力打造国际领先的船舶研发建造产业基地;

华大海洋基因科技全球创新中心项目,重点布局海洋生物基因组学研究与产业化等领域,打造东北亚最具影响力的海洋基因科技创新中心、全球最大海洋基因科技赋能基地;

……

近年来,新区不断强化海洋领域“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建立海洋领域重点项目库,每年统筹推进一批千亿级规模的海洋领域重点项目。其中,2024年统筹推进总投资874亿元的66个海洋重点项目。

扬帆奋楫、赶海踏浪,西海岸新区正拥抱蔚蓝新机遇,加快步伐迈向深蓝、远海,纵深推进经略海洋,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

(来源:青岛西海岸报)

(责任编辑:李建龙)
关键词:青岛西海岸新区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