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国家赋予济南4个城市定位——山东省省会、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并且,提出要“发挥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北方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济南篇章”。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一个城市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明确了城市的定位和功能,所以说这个规划非常有看点。
此次批复的新规划,回答的是济南2021-2035年将发展什么、如何发展等问题,可以说是下一步城市发展的指南针。那么,国家对济南寄予了怎样的厚望?
更加格局化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中的“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定位不见了,变成了“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
再加上“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城市定位,可以说,在全国规划发展大局里,济南更重要了。
先说新定位“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要知道近几年在济南的官方表述里,一直都是“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从“中心城市”到“重要的中心城市”,不仅仅是多了3个字这样简单。
作为黄河流经的最后一个省会城市,济南的地位十分突出,作用无可替代,长期以来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承担着“重要支点”的角色。尤其从11月8日济南召开的“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五周年”主题新闻发布会得知,战略实施五周年以来,济南2019—2023年的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跨越了三个“千亿台阶”,从9443.37亿元上升到12757.4亿元。
国家此番强调了黄河新定位,无疑是希望济南在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当好排头兵,做大经济总量,在经济、文化、科技、生态、民生等多个领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再说“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改革开放46年来,“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早已成为济南发展的优势之一,济南遥墙国际机场208条航线可通达海内外116个城市,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正在建设中;“米字型”高铁网、“二环一联十六射”高速公路网加快成型,每天660趟高铁车次直达全国366个城市;轨道交通已开通3条线路,到2025年运营及在建里程将达到279公里。
此次批复的规划中提到:“加强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完善多向联通、多式联运的对外对内通道,建设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有关交通枢纽的新定位,传递出国家对济南“打造对外开放门户、加强都市圈互联互通”的殷切期望。
其目的是要进一步发挥济南“东联西接、南下北上”的枢纽地位,在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省会经济圈立体交通网,全面支撑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挑大梁”。
更加优势化
常言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国家对济南发展的新定位,再次证明了这个朴素的道理。
那么,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济南篇章,济南的能力与实力何在?规划中有3个关键词值得注意: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北方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
这凸显了济南的自身发展优势,也足以证明,近年来济南坚定不移落实“工业强市”发展战略走出了对的路子。
先进制造业,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近日,山东公示2024年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全省共有10个集群入选,济南2个产业集群上榜,分别是济青枣潍工业母机产业集群和济南市先进计算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