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我国首部蓝碳领域蓝皮书在青岛发布,剖析中国蓝碳现状与未来发展

我国首部蓝碳领域蓝皮书在青岛发布,剖析中国蓝碳现状与未来发展
2024-11-18 09:08:4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报告介绍,自2020年9月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以来,中国政府上下各级部门、社会各行各业都积极投身于“减碳增汇”的工作中来。然而,从实际来看,中国的蓝碳实践和理论研究目前依然面临微观机理不清、人工干预技术薄弱、评估标准和方法不全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下,中心以服务国家“双碳”目标重大需求为宗旨,以“深耕海洋、服务国家、世界一流”为建设目标,精心统筹国内外诸多科研机构专家学者,联合发起了《中国蓝碳蓝皮书》专项研究,由中国海洋大学“一流大学”建设专项经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旨在通过发挥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洋领域“文理工农商”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开展跨学科有组织科研,有效助力新时期中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提供面向全球的“蓝碳”智慧和中国方案。

据悉,蓝皮书共分为七章,包括总体篇、产业篇、区域篇、热点篇、专题篇、政策法规篇、国际借鉴篇等,结合碳中和愿景目标,从多维度选取数据指标,针对我国蓝碳现状、问题与未来发展等进行了剖析,借鉴国际蓝碳实践的成功案例与丰富经验,提供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方案、新思路。

据介绍,蓝皮书由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碳中和中心牵头组织,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山东省资源与环境研究院等30余位科学家组成编写组,汇集了行业内外专家、学者的智慧发现和研究成果。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李铁刚评价认为,海洋是实现碳减排、碳中和的重要抓手。蓝皮书的发布具有重要意义,将进一步加强人们对海洋碳汇的认识,促进从基础理论认识到工程技术示范的跨越,加强国际合作,携手解决这一攸关全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希望国内科学界、教育界、化工等各行业领域精诚合作,共同应对蓝碳问题。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Suam Kim院士评价认为,蓝皮书据他了解是亚洲范围内第一部针对国家层面的蓝碳学术专著,从海洋、气候、环境、工程、信息、水产、经济、管理、法律等相关领域对中国蓝碳的情况进行了详尽介绍。这本书的出版,代表着中国在蓝碳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前列,相信在全球范围内也将引起广泛影响。

褚骏表示,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愿与各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企业单位等一起,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强政产学研相结合,推动海洋碳汇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提高海洋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作出新贡献。

孙云潭表示,蓝皮书的发布,凝结了参编专家们的共同智慧和宝贵经验,将为各级政府制定气候变化应对政策提供有力科学支撑。期待有更多像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碳中和中心这样的平台积极加入,深度融合产学研,共同为全球海洋生态治理贡献青岛智慧和力量。

林旭升对新书发布表示热烈祝贺,肯定了海洋碳中和中心成立以来的发展成果,对蓝皮书给予了充分肯定,期待各位领导专家继续指导支持学校特别是海洋碳中和中心的建设,与各方携手努力,共同为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随后,赵士玉与林旭升向青岛市图书馆、中国海大图书馆赠送了蓝皮书。

据悉,本次发布会旨在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大会宣布“蓝碳科学与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孙吉海与林旭升共同揭牌。

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助理、科技处处长李岩主持中心近三年成果报告会环节。会上,李建平从中心概述、中心大事记、亮点工作和发展规划四个方面汇报了中心工作进展,各位与会专家对中心未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

张宣付在致辞中表示,工商联将积极推动高校与联合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攻关、技术研发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期待中国海洋大学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海洋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刘洁表示,作为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海洋博物馆,国家海洋博物馆作为肩负着传承海洋文化、传播海洋知识、提升海洋意识的重要使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心的发展,推动双方在蓝碳研究、人才培养、科学普及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为建设海洋强国、实现“双碳”目标、推进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文科处处长董跃主持会议第三项议程。

会上宣布“青岛市碳中和经济产业联合会蓝碳委员会”和“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物联网与碳中和联合实验室、蓝碳与新能源联合实验室、碳中和与零碳供应链联合实验室)正式成立并进行了揭牌仪式。


需求为牵引,聚焦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关键问题,发挥学校海洋领域“文理工农商”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助力学校更好地服务教育强国、海洋强国建设。

(来源:大众新闻)

(责任编辑:孙秀青)
关键词:青岛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