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下午,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市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进展情况。今年年初,国家统一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青岛市在严格落实的同时,结合实际将治本攻坚的内容从企业生产向群众生活延伸,全力构筑城市运行安全防线。
完成全市105家危化企业、789个加油站联网联控
着眼“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青岛市组织实施了一批“四防”措施:人防“1+1”,即企业定向培训+社会能力提升。企业培训方面,聚焦动火、有限空间、高处作业、外包施工等特殊作业,组织专家、服务机构,开展全过程、定制化安全指导,累计培训企业主要负责人69.5万人次、员工207.9万人次。社会宣教方面,倡导“每个人都是自身安全和家庭安全第一责任人”,通过“安安全全”动漫IP、应急广播、“大谈小玉”应急栏目,进村入户、进电梯、进楼宇,实现全方位科普宣传,受众超1226万人次。同时,持续激发公众参与安全管理的热情,设置有奖举报公告牌3.6万块,发放举报奖金145.8万元,“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氛围更加浓厚。
技防“1+1”,即企业智能监管+城市智慧布防。一方面,从重点高危企业到问题多发点位,全方位应用数字危化、智慧矿山等监管平台,完成全市105家危化企业、789个加油站联网联控;实现23家矿山企业、6座尾矿库动态监管。社会布防方面,立足“消患于成灾之前”,建成国家级试点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对百姓身边“看不见、难察觉”的安全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布防。
工程防“1+1”,即企业设备改造+城市设备更新。企业改造方面,全市累计投入资金6亿元(其中政府部门投入9228.4万元),用于重点企业“三化”改造(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工艺设备更新、安防工程建设等项目。城市更新方面,在各部门联合推动下,新增小型生产经营场所、老旧小区早期火灾报警装置25.8万套,完成5.3万台电梯安全筑底和16.5万只充装液化气瓶智能化改造,从根本上改善了一批重点场所和高风险部位的安全基础条件。
管理防“1+1”,即企业内部优化+行政效能升级。一方面,全面深化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累计创建标准化企业2992家,指导超2万家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事项清单》。另一方面,立足“给企业减压、给基层减负”,着力减少执法频次、优化行政措施。创新实施“差异化”执法、“三书同达”等措施,对安全等级高的企业无事不扰、对安全隐患大的企业紧盯不放。开展护企优商、进街驻企等定向服务活动,对211家专精特新企业和1.2万家重点企业,一对一指导帮扶,“送安入企、服务上门”成为常态。
开展破网、透窗、清道“三个行动”,筑牢“安全基底”
坚持“风险防于未萌,隐患治于未乱”,青岛市组织开展了一批集中整治行动,总的来说是“4+N”。“4”是四个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今年青岛市应急局会同发改、住建、交通等30个部门,在全市组织开展“三违四业”(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违规电气焊、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和外包施工)专项整治,对相关单位、人员、设备进行全面摸排并逐一“登记造册”(一年来,全市累计排查涉电气焊企业2182家、有限空间作业单位2790家、高处作业单位3.2万家、外包施工项目6537个,登记特种作业人员1.4万名)。同时,全面加强“关键设备”远程盯梢、科学布防,完成8263台电气焊机“加芯赋码”,对1300台叉车加装智慧监管系统,作业人员持证登陆、扫码开机,作业过程全程可控、实时监管,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了违规作业、违章生产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