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威海荣成市召开“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荣成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欣欣向荣,在服务网络打造、服务能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体系完善和制度建设、文化传承弘扬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发展。特别是创建全国首批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前后,全市中医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服务体系持续完善、诊疗能力稳步提升、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逐步形成“规划引领、内涵导向、系统评价、多元激励、提升能级”五位一体的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体系格局。
问:荣成市中医院在中医药强市建设中如何发挥“领头雁”“排头兵”作用?
答:一是强化专业技能提升,持续彰显中医特色优势。作为全省首批晋升三级甲等的中医医院,荣成市中医院坚持“外部借力”与“内部挖潜”双向发力,初步形成了人才队伍多元组合的“大中医”格局。外部借力方面,制定引进和培养中医药中高端人才支持政策,成立了8个以国医大师、岐黄学者为代表的名中医专家工作室,柔性引进24个国家级省级中西医专家团队,成功加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中西医结合推拿专科联盟以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康复联盟。内部挖潜方面,建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3个、山东省中医药县域龙头专科2个;拥有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1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2名;被省卫健委批准为县级中医医院“五个全科化”工程试点单位、“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单位、第一二三批齐鲁优势专科集群成员单位、儿童青少年近视小儿推拿防控县级基地。
二是强化业务能力提升,持续拓宽为民服务领域。围绕满足群众“治未病”需求,启动治未病“121”工程,按照“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原则,举办膏方节7届、推广中医适宜技术50余项、开发养生药膳10余种,满足群众多样化保健、防病需求。围绕满足特殊群体诊疗需求,设立职业病防治和细胞遗传学人工智能实验室,成立全国第二家“核与辐射门诊”,将职业病诊疗与治未病中心进行中西医有机结合,已服务目标人群2000多人,成为胶东地区具有接触放射因素类职业健康检查工作资质的县级医疗机构,也是目前省内唯一一家中医医院。
三是强化服务效率提升,持续深化以人为本理念。围绕方便群众挂号就诊,成立独立的中西医结合便民门诊及中医坐堂门诊,设立国家重点学科大型综合诊疗区、中医综合护理门诊、中医馆和通灸堂及女子肛肠门诊,开通诊间结算、床旁结算及预入院等信息化自助服务。围绕方便群众抓药取药,拟对原有“荣成市中药配送中心”进行智能化升级,建成集抓方、煎煮、打包、邮寄、溯源、云柜等一站式管理的“智能共享中药配送中心”,建成后每年可满足40万人次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市内居民均可享受24小时内快捷取药服务。围绕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将“5G+中医诊疗康养舱”带进社区,开展“清凉夏日、中医夜市”等特色活动,已到学校、社区、企业、乡村等开展活动400余场次,惠及群众4万多人次。
问:基层中医馆在当好群众健康守护者方面有哪些具体做法?
答:一是着力加强基层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始终锚定“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专”的特色专科发展目标,积极培育中医特色重点专科,近三年来,全市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相继开展了疼痛、肛肠、针灸、推拿等特色科室建设,开展简、便、验、廉的传统中医疗法“小绝招”100余项,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基本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今年以来,基层中医馆服务群众100余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