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烟台莱山区高举改革和开放的大旗,在产业、交通、生态、民生等方面立梁架柱、夯基垒台,产业向新、生态逐绿、生活添彩……一座山水相望、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城在黄海之滨拔节生长。
2023年,莱山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达到51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截至目前,区内年产值过5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2家,过亿元工业企业数量达到47家,拥有138家规上工业企业,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80.3%。
不断用民生事业提档升级助推群众幸福升级。从生态环境优化到居住环境更新,从方便交通出行到保障公共安全,从关爱一老一幼到丰富文体生活,莱山区用一件件民生实事勾勒出百姓喜闻乐见的“幸福莱山”模样。
建区30年来,从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莱山区敢闯敢试,在农业生产、农村面貌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4年12月26日,莱山区正式挂牌成立,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30年来,莱山区高举改革和开放的大旗,在产业、交通、生态、民生等方面立梁架柱、夯基垒台,产业向新、生态逐绿、生活添彩……一座山水相望、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城在黄海之滨拔节生长。
“30年前,莱山啥都没有,这儿本是一片荒滩农田。”“当时的交通和现在简直没法比,走的是泥巴路,连车辆都很少看到。”……回忆当年,熟知莱山历史的老烟台人纷纷表示。
从农业村镇到现代化新城,从一片荒地到高楼林立……30年奋进历程,莱山区在一张白纸上描绘蓝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蝶变。该区地区生产总值从建区时的8.6亿元,到如今的突破500亿元,实现了30年60倍的跨越式增长。
集聚成势 产业发展蓬勃向上
城市发展,产业是支撑。在一张白纸上作画,唯有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全力以赴抓经济、持续发力强产业,未来之城的发展才会更快。回望30年前刚建区时的莱山,没有国有企业,仅有6家规模以上的乡镇企业。因此,建区伊始,莱山区委、区政府就确立了“开放兴区”的总体思路,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箭齐发”,奏响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激昂乐章。
“经历30年的发展,莱山区积累了厚实的发展资本、广阔的发展眼界和丰富的发展经验,发展的底气更足了,基调更加务实和开放。”莱山区委书记罗建表示。
从莱山区当前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上可窥一斑:北部依托行政资源和金融CBD板块布局中央活力区,东部依托优渥的高校资源布局科教融合创新区,西部依托总部经济布局了数字经济先行区,南部则依托重点产业资源和农业资源分别布局了双碳循环经济聚集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区。“可以说,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清晰、产业集聚效应也越发明显。”罗建表示。
2023年,莱山区交出了这样的“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达到51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截至目前,区内年产值过5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2家,过亿元工业企业数量达到47家,拥有138家规上工业企业,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80.3%。
眼下的莱山大地,处处可见热火朝天的景象。企业搞研发、抓生产、建项目,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一往无前的新气象。
记者在杰瑞天然气工业园(新区)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来自海外的订单。“订单形势一片向好,我们正在有序地推进生产,实现阶段性发货。”杰瑞天然气集团生产部副总监何龙华向记者介绍,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有新订单交付,而且订单的进度条一再被刷新,目前的订单已经排到2025年。
图为杰瑞机械制造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进行凡尔体生产
眼下,身为莱山区骨干企业的杰瑞集团订单量一路飙升,订单一度排到了2025年。该集团业务遍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多项行业第一,实现企业成长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2024年,莱山区依托骨干企业倍增计划,大力支持杰瑞、威思顿等重点企业倍增式发展,推动全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1—11月份,莱山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4%,高于烟台市平均0.7个百分点。
展现新气象的不仅仅是一家家企业,还有一个个在莱山落地生根、蓬勃成势的项目。其中,总投资3亿元的卫康动保项目是莱山区宠物产业的延链补链项目,目前,项目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明年5月投产。“我们这个项目是集机械化、自动化为一体的绿色工厂,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能达到2亿元以上。”项目负责人刘冠军表示。
在2024年进入尾声之际,莱山区交出了这样一份项目建设成绩单:20个省市重点建设类项目全部实现开复工,完成投资83.9亿元,投资完成率达99%。
民生打底 以城市更新擘画精致新城
前不久,家住莱山区凤凰山庄小区的张馨从父亲口中得知,小区对面的公园开放了,可以去散步、打球。起初,张馨还以为只是一个小公园,没想到实际去看了看、走了走,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张馨父亲口中的公园正是凤凰湖公园,一个集儿童娱乐、活力运动、老年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龄友好公园”。自从发现了这个宝藏公园以后,张馨的生活轨迹都发生了变化。
“凤凰湖公园就像是家门口的‘后花园’一样,每天晚上吃完饭,我都会去那边锻炼,感觉生活品质都提升了不少。”张馨说。
凤凰湖公园建设,堪称莱山区城市更新中的典范。去年以来,该区抢抓烟台入选首批国家城市更新试点机遇,坚持打造精致舒美的活力城市理念,系统谋划城市更新工作,切实提升百姓的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
莱山区城市更新工作专班分管负责人姜永康介绍,该区按照“全域更新、片区统筹、单元为主、地块为辅”的工作思路,结合各类闲置、低效地块情况及城市体检结果,划定三大城市更新片区及26个城市更新单元,共梳理出220余个项目,按照“保留、改造、拆除、提升”并举的思路推进各单元更新工作。
规划有了,从哪着手?莱山选择从距山海最近的区域入手,对连接山与海的区域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充分挖掘整合滨海一线旅游观光资源,明确了“构建一脊十二街、一径一品、通山达海空间体系”的城市有机更新原则和方向。
“这片区域是烟台海岸带上距离山海最近的区域,也是全市唯一一处每条街区都通山达海的区域,山脚平均距离海岸线约1公里,区域整体向海坡度约5%-10%,拥有最显著的背山面海格局。”姜永康介绍,区里对西起观海路、东至滨海中路范围内的一脊十二街都作了规划,街街有特色,处处有亮点。据悉,莱山主城区共有背街小巷37条,按照计划,2025年底前将全部完成改造提升。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一座幸福之城,应该有温暖明亮的民生底色。”罗建介绍,在大力推进城市更新的同时,莱山区还不断用民生事业提档升级助推群众幸福升级。从生态环境优化到居住环境更新,从方便交通出行到保障公共安全,从关爱一老一幼到丰富文体生活,莱山区用一件件民生实事勾勒出百姓喜闻乐见的“幸福莱山”模样。
潮村集聚 在这里看见中国乡村的未来
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建区30年来,从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莱山区敢闯敢试,农业生产、农村面貌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没有熙熙攘攘的人流和林立高耸的办公楼,只有出门晾衣服的大姐和踩着三轮车缓缓驶过的大爷……不同于那些活跃于都市文化商圈里的咖啡馆,在莱山区院格庄街道崖前村,有这样一家乡村咖啡馆:青石板的庭院,远离城市的喧嚣,不仅让农村人喝上了咖啡,也为乡村振兴增添了一抹活力。
“与传统乡村旅游不同,我们主打的是城市与乡村的融合。”户粒咖啡创始人之一张厚彬告诉记者,随着前来打卡的人口口相传,现在咖啡馆日均接待游客量达上百人。与此同时,咖啡消费也带活了农场水果的销售,串联起了更多消费新业态走进乡村。
城与乡,曾经那么远;城与乡,如今双向奔赴。行走在莱山乡村,潮村集聚,举目皆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一幅既有肌体之美又有灵魂之美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近年来,莱山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推广高科技特色产业;加大人才招引和培育力度,提升乡土人才素质;整合文化资源,打造莱山文化品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奋力打造‘烟台前庭花园’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莱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莱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该区立足辖区科创资源和都市农业特色,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的产业园区。自建设以来,产业园以建设特色优势生产集成示范区、精深加工现代化科技示范区、乡村产业振兴发展引领先导区为目标,探索出一条产业融合发展的立园、强园之路。
近日,莱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通过2024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绩效评估,成功跻身国家级。“产业园上下游产业链条环环相扣,构建起种质资源、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推进农业数字化、品牌化发展。”莱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介绍。
努力促进农业生产高质高效、乡村环境宜居宜业、农民生活富裕富足,具有莱山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