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青岛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合理水平,全面完成节能减排降碳和环境质量改善约束性指标。2月8日,在青岛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青岛市代市长任刚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主要目标,围绕实现全年目标,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结合实际,探索形成扩大内需的长效工作机制,服务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更大力度激发消费潜能。深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持续开展“乐购青岛”促消费系列活动。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进存量商品房去化处置。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抓好460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2450亿元以上。做好青岛至连云港至盐城高铁谋划争取。开展专项债项目“自审自发”试点。
(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支持高速列车、高端智能家电、虚拟现实等3个国家创新中心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20家以上。实施100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10项重大应用基础研究。
(三)聚焦“10+1”产业方向,实施重点赛道梯度培育,持续壮大先进制造业,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优先发展先到产业聚力突破车规级芯片、新型显示技术等赛道,重点发展先进封装、人形机器人等赛道。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力突破合成生物、工业无人机、钙钛矿电池、新型储能等赛道。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积极抢占太赫兹、空天信息、卫星互联网等未来产业赛道,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行动,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升级。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柔性定制,新增“两业融合”试点企业10家以上。举办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主题活动20场以上。完成全市海上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深化海上旅游资源整合和海岛旅游开发攻坚。
(五)增强海洋科创优势,释放蓝色引擎强劲动能,加快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加快国家深海基因库等三大国家平台建设。实施30项涉海关键技术攻关。推进琅琊台湾通用码头等9个港航工程建设,建成董家口港区万邦矿石码头。新开通海运航线10条以上。
(六)加快标志性改革落地见效,厚植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优势。深化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改革转型。完善智慧国资监管平台,建立全覆盖穿透式监管体系。新培育民营领军标杆企业150家。加强融资担保和增信体系建设,精准落实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实行市级奖补资金直达企业机制。适时出台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政策。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000家以上。争取设立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出口基地。建强青岛都市圈。加快总投资3274亿元的52个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建立济青都市圈联合工作机制。
(七)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加大力度盘活低效闲置土地。实现10个城中村改造回迁,新改造53个老旧小区。完成非直供电小区改造10万户。深化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改造交通堵点106处,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万个以上。
(八)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新培育农作物自主知识产权关键品种10个以上,建设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加快推进20个农业大项目。增强3个县域经济引领发展试点区(市)辐射带动能力,实施强区(市)帮扶弱市计划,推动小城镇特色化发展。
(九)深入实施第三轮“四减四增”行动,抓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点任务落实,加快建设美丽青岛。完成大气污染减排项目1200个以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700万千瓦。建设一批零碳园区,新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制造企业20家。
(十)认真办好15件市办民生实事,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以上,扶持创业3万人以上。新建、改扩建2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力争实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覆盖。建设10个紧密型医联体,推动1000名医务骨干深入基层开展对口帮扶。完成适老化改造1万户以上,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500户以上。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500套。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