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界更是闻声发力。人们早已注意到,从通用航空到低空经济,是一个从产业门类到经济范畴的概念扩展。在创新驱动和政策推动下,低空经济不仅火在圈内,还火出了圈外,除航空行业外的其他相关行业主体纷纷下场,入局低空经济领域。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信运营商动作频频,中兴通讯也在全国25地完成超80个低空通感试点项目,覆盖物流配送、重点区域低空安全、景区管理、机场安防等多种应用场景。中国通航与中国邮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充分发挥双方在智能技术和物流网络方面的优势,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低空物流体系。
山东全面发力低空物流
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山东,也在抢抓低空经济的巨大机遇,发力低空物流。2024年11月出台的《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低空经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到2027年,全省低空飞行综合保障水平要走在全国前列。
具体到应用场景目标上,《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商业化应用场景丰富多元,形成10个以上标杆应用场景,开通50条以上市内无人机航线和20条以上城际无人机物流航线,载货无人机实现常态化飞行,载人无人机实现商业化飞行,基本形成济南、青岛“两核”引领,东营、烟台、潍坊、日照、临沂、滨州等市多点支撑的低空经济发展新格局。
有目标,更有具体计划和重点任务。《行动方案》提出,实施应用场景拓展行动,构建无人机智慧物流体系,支持济南、青岛、东营、烟台、临沂、滨州等市依托龙头物流企业,研究低空物流解决方案,开通无人机B2B、B2C物流配送航线,布局“干-支-末”无人机配送网络,探索“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智慧物流新模式,推动城市、乡村、山区、海岛等新兴场景无人机配送大规模应用落地。
同时加速城市空中交通示范应用,探索开展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支持eVTOL等智慧空中出行(SAM)装备加快市场应用,适应未来城市空中交通安全高效运转需要。打造“沿黄飞”“跨海飞”短途运输品牌,推进“干支通”衔接互联,培育商务出行、空中摆渡、私人包机等载人空中交通新业态,满足灵活多元出行需求。
实施产业能级跃升行动,开展招大引强,制定低空经济产业链分布图,大力引进eVTOL知名研发制造企业、工业无人机链主企业、物流龙头企业、商业化应用企业和重点研发机构,推进融链固链工程,加快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济南鼓励发展低空物流新业态
山东有了低空经济领域的《行动方案》,济南也印发了《济南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以争创国家级低空经济试点示范为目标,以低空制造为核心,以应用场景为牵引,聚焦通用航空器、无人驾驶航空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3大领域,打造全国低空经济发展先行区、集聚区和示范区。
针对应用场景,《实施方案》提出,争创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城市空中交通试点。到2027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示范,推动低空智能巡检、物流运输、医疗服务、旅游文体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开通100条以上低空航线,商业飞行取得突破性进展。
具体到物流领域,要构建“低空+物流运输”,鼓励物流企业在济开展城市无人机配送、城际无人机运输等低空物流新业态。探索“无人机+轨道物流”新模式,逐步拓展以轨道交通站点为圆心的3到5公里范围内的物流运输服务。探索以济南为中心开通至周边各市区的低空物流航线,开展无人机城际、城乡物资运输应用示范。
《实施方案》提出,探索“低空+空中交通”,探索构建立体交通低空航线网络,以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直升机等为重点开展应用示范,着力培育空中通勤、商务出行、空中摆渡、联程接驳等低空新业态,满足未来灵活多元出行需求。
构建智慧绿色的低空基础设施网,统筹规划建设通用机场、直升机场(起降点)及无人驾驶航空器起降设施(枢纽、场站、点)三级起降设施体系,满足低空飞行器起降、停放、充电、运输、维修、托管等功能。鼓励在符合要求的医院、学校、体育场、城市核心商务区、高层建筑、轨道站点、交通枢纽站点、物流园区、旅游景点等布设低空飞行起降设施,并逐步完善无人机识别、定位、导航、气象、电磁、反制等配套设施。
《实施方案》还提出积极申请国家空中交通管理试点,推进无人机城市综合应用、无人机物流运输、低空短途运输和有人、无人机混合运行等典型场景开展试验,构建城市空中交通运行管理和应用市场生态,打造济南都市圈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和策源地。
(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