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海渔局深入实施新一轮主攻“海洋经济”战场行动,聚焦“产业更优、科技更强、港口更大、生态更美”加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持续赋能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2024年,潍坊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703.4亿元、同比增长6.8%,总量山东省第3、增速山东省第2。
着力壮大蓝色经济,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速构建。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海洋化工整合上下游资源,加快从基础迈向高端,滨海现代海洋化工产业集群入选全省首批支柱型雁阵集群,新和成、海化入选省“头雁”企业,滨海化工产业园、寿光侯镇化工产业园跻身全国化工园区综合竞争力百强。今年推动滨海海洋高端化工产业集聚区入选省第一批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海洋渔业做大水产种业、发展设施渔业、打造全产业链,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1处、国家级原良种场1处、国家级无规定水生动物疫病苗种场1家、国家级渔业科技小院1处,在四个领域实现零的突破。今年重点实施渔业“三新”行动,培育高素质“新渔人”30人,创新研发新型渔业技术及养殖模式10个,塑造渔业新品种5个。
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海洋动力装备集聚产业集群优势,推动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潍柴重机船用中速柴油机、富源增压器船用涡轮增压器入选第八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豪迈成为亚洲唯一水下连接器供应商,深海钻采装置全球市占率40%以上。海洋生物医药搭建创新平台支撑产业发展,潍坊生物医药产业园获批全省唯一的生物医药领域省级特色小镇,富康制药、新和成多种产品产销量居全国、全球前列。
创新突破潜力产业。海洋新能源加紧布局清洁能源和绿电产业发展,国电投吉电潍坊风光储多能互补等项目并网发电,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300万千瓦,成为全省首个“千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城市”。海水综合利用积极探索海(卤)水合理开发、废物资源化、能量梯次利用的发展路径,海化集团创新“一水八用”模式,海水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获批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
着力激活蓝色引擎,海洋发展活力持续释放。全力“建平台”。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海洋领域集聚,潍坊市海洋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5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4个,超高速高压水动力平台列入崂山国家实验室核心公共平台,建成全国首家海洋化工中试基地,莱州湾海水入侵与土壤盐渍化科学观测研究站升级为部级站点。今年将引进落地国家水产种质资源活体平台,打造全国海洋种业高地。
全力“聚人才”。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打造优质的人才发展环境,全市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达10个、数量全省第1。中国科学院西北研究院昌邑海洋生态与工程研究站入选省首批人才集聚节点标志性平台清单,8所驻潍高校开设10余个涉海专业,每年培养高素质毕业生3000多名。正联合市教育局、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滨海区等共建海洋发展市域产教联合体,壮大海洋新质生产力。
全力“破难题”。聚焦制约产业发展关键问题,打破深海高性能防腐新材料、船舶双燃料发动机电控系统、海水综合利用电渗析膜等领域技术垄断,建成全国最大的对虾种质资源库、全国唯一的单环刺螠原种场,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