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2月举办的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大会上,中国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首席科学家刘正华提出了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蓝色市民"理念体系,同时呼吁要推动蓝色市民社区建设,并分享了五个具有典型示范价值的蓝色市民社区建设案例,其中青岛西海岸新区典型蓝色市民社区——琅琊台村案例引发热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所谓的“蓝色市民社区”是由中国自然资源部、泰国、印尼、所罗门群岛、柬埔寨、西太分委会在2024年厦门国际海洋周上发布的一项倡议。蓝色市民有三层含义,分别是海洋服务、人与海连接和保护海洋。蓝色市民社区包含提升海洋素养、增进海洋福祉、负责任的可持续行动三大推动框架,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选择对海洋友好和最小冲击的行为,知行合一。
琅琊台村此次得以成为蓝色市民社区的典型,与西海岸新区长期以来对海洋工作的重视密不可分。在西海岸新区政府的引导下,琅琊台村通过“自然休养生息”模式实现海洋生态价值再生。该村停止近海过度开发,推动滨海湿地修复与珊瑚礁保护,破解了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矛盾,通过自然修复释放生态红利,以共建共治凝聚蓝色社区共识,借文化IP提升海洋素养,最终实现“人海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这种以"自然休养生息"为核心的生态治理模式,不仅使海洋生态价值得到实质性提升,还衍生出独特的自然教育场景。如今,市民可通过参与生态体验活动,切身感受环境修复带来的可持续价值,形成人与自然良性互动的示范样板。
碧海无垠,踏浪者领航。近年来,西海岸新区以“陆海统筹、科技赋能、全民共治”的生态治理模式,为海洋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通过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累计修复滨海湿地200公顷、清理岸线137公里,打造出“水清滩净、鱼鸥翔集”的灵山湾等全国美丽海湾标杆;依托“湾长制+河长制”联动治理,构建起覆盖309公里海岸线的智能监测网络,实现赤潮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科技创新筑牢生态屏障。
“在海洋生态保护方面,我们更加注重海洋开发与保护统筹兼顾。创新‘依港管船’模式,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西海岸海洋生态修复案例入选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十大典型案例。西海岸新区逐步探索出一条‘科技引领、产业集聚、生态优美、开放合作、治理高效’的向海图强特色之路,开创了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局长隋俊昌介绍道,“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美丽海湾建设为抓手,持续拓宽近海空间,提升亲海环境,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碧海蓝天、洁净沙滩。”
从“赶海人”到“护海人”,从“索取者”到“共建者”,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正如隋俊昌所言:“海洋保护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当每一位市民躬身践行减塑行动,共同守护蓝色家园,这片黄海之滨正以科技之力与人文之光,书写着人海共生的永恒篇章。
(来源:大众新闻·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