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相关情况。
建设交通强国是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2年5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2024年12月,为进一步推动示范区建设再提速再提效,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推进会议,正式印发实施《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
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细化涉及青岛市事项的落实方案,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贡献青岛力量。《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以下简称《建设方案》)是细化落实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推进会议精神及省方案有关部署的重要保证,也是青岛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重要抓手,为青岛市率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聚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025年,《建设方案》先后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通过。3月27日,在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会议上公开发布。《建设方案》与以往方案不同的是,突出青岛优势、引领行业发展、强调多元融合,描绘了青岛交通运输发展蓝图,首次系统性谋划交通强国青岛方案新体系,明确提出“369”战略路径;首次战略性布局未来十年青岛交通新场景,以交通运输新场景为牵引,加快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规模化、网络化落地;首次整体性建设城市内外交通联动新格局,加快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标志着青岛交通强国建设再上新台阶。
《建设方案》主要包括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引领工程、组织保障等方面内容。
明确目标要求: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为总目标,推动青岛交通现代化水平走在山东乃至全国前列。到2027年,初步建成开放互联、便捷顺畅、智慧创新、绿色生态、安全可靠、治理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标杆。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高品质出行交通圈,基本实现青岛都市圈1小时联通、省内各地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构建高效快货物流圈,基本实现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交通基础设施质量、运输服务、智慧绿色、安全治理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成为交通强国全国标杆。
打造交通运输互联互通、新质生产力发展、转型升级“三大样板”,推进先行区建设“六大任务”,实施“九大工程”,建立重点项目库。
一是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先行区。实施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轨道上的青岛都市圈”建设等工程。到2035年,基本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和世界一流港口,建成全球航空资源配置战略节点,路网规模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青岛都市圈”。
二是创建宜居幸福的现代公交都市先行区。实施国际水准公交都市建设工程,构建合理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推动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到2035年,全面提升青岛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服务品质和保障能力,进一步确立公共交通在青岛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美好公交出行需要,建成国内一流的公交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