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立足“市级重在统筹协调、县镇重在‘一站式’化解”工作定位,坚持在强化市级综治中心“统”的职责中,全面规范全市综治中心建设和工作运行,最大程度激活县镇两级实战功能,推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统搭“架构”,着力健全综治工作组织体系。着眼强化顶层设计,细化市、县、镇三级综治中心功能定位,构建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的工作架构。市级突出统筹协调、督促指导,把“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机制融入由书记、市长任双指挥长的社会稳定工作指挥部框架体系,与信访联席会议、公安“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社会稳定风险隐患整治工作一体运行,统筹推进纠纷化解、社会稳定等工作。县级突出整合资源、化解攻坚,推动各区市最多7个“中心”整合设置,345个职能部门、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入驻联动,有力提升对复杂疑难矛盾纠纷联合化解能力。镇级突出方便群众、就地调处,全市72个镇(街道)全部与信访接待场所结合在一起,最大程度与便民服务场所一体化设置,实现群众“办事儿”“说理儿”一站式办理。
统抓“运行”,着力完善多元化解制度体系。着眼推进场所设置持续升级,出台规范化建设指引及分级管理办法,对县镇两级综治中心实行等级动态评定管理,以差异化竞相促进,加快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截至2024年底,县镇两级全部达到规范化要求,达标率100%。着眼规范运行,统一制定矛盾纠纷接待受理、分流办理、调处化解、分类结转、效果评价、建卷归档“六步流程”,建立入驻管理、例会调度、情况报告、绩效考评、档案管理“五项制度”,夯实工作运行基础。着眼作用发挥,专门研究出台《案源汇集办法》,将法院委派、网格巡查、公安派出所非警务、信访等部门推送等矛盾纠纷以制度形式有序导入综治中心组织化解。着眼“能调尽调”,先后制发17份指导性文件,推进“访、诉、警、裁、调”对接,有效提升“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整体效能。
统提“效果”,着力压紧齐抓共管责任体系。市级综治中心紧紧扭住贯彻落实《维护社会稳定责任制规定》这一法规性抓手,把履行“程序性推进”职责与压实“部门实质性解决”责任紧密结合,有效聚合各尽其责、齐抓共管整体合力。完善协调调度机制,变“常规通报”为“常态调度”。市级每天以“两单一函”推送信息,每周以专刊通报情况,每月以例会点评强调,每季度以约谈督促后进,每半年以观摩促比学赶超,每年年底综合考核、评先树优,分节点、全周期调度推动。健全研判预警机制,变“事后维稳”为“事前防范”。每逢岁末年初等矛盾风险易发多发节点,市综治中心都提前开展社会矛盾风险集中研判,为有针对性组织排查化解提供精准指引。建立督导检查机制,变“分散检查”为“系统督导”。将督导指导贯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与运行全过程,分别由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和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带队到区市、镇街面对面检查指导,既督改问题、又帮助支招,推动综治中心用心“搭好台”、入驻部门用情“唱好戏”。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