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崂山实验室“问海”大模型,作为全球高分辨率海洋环境智能预报系统,可以在90秒内预测出未来15天的全球海洋环境;太赫兹波是一种尚未被广泛开发的电磁波,青岛正在抢先布局……
在“新质生产力”成为全球产业变革关键词的当下,青岛正以创新为引擎,通过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升级现代服务业、深耕海洋经济三大战略路径,重塑城市竞争力。这座海洋之城,不仅在经济总量上持续突破,更在产业结构优化、科技创新赋能、海洋特色深化中,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可以说,青岛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本质是一场以创新为内核的系统性变革。
向创新要动能
青岛的“10+1”产业体系,是城市面向未来十年的战略布局。这一体系以“优先发展2个先导产业、突破发展5个新兴产业、提质发展3个优势产业、超前布局1批未来产业”为核心,覆盖40个细分赛道,到2027年,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将取得明显成效,新质生产力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先导产业引领技术革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被置于优先地位。例如,青岛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青岛集成电路产业园,近年来相继落户思锐智能、中微创芯、方益科技、贝斯兰等40家重点企业。2024年,园区入选“中国集成电路园区综合实力”榜单第17位。青岛通过引进京东方新型显示基地、中科曙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项目,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占比提升至12%以上。例如,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的建设,吸引了华为云、腾讯云等头部企业落地,打造跨境数据服务枢纽,为“外数中算”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新兴产业突破“卡脖子”领域,生命健康、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成为青岛弯道超车的突破口。在生命健康领域,华赛伯曼自主研发的首款TIL细胞1类新药——HS-IT101注射液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此为“山东首个”。而低空经济领域,中电科青岛产业园布局低空空管系统,中科星图落地低空经济总部,抢占新赛道先机。
未来产业抢占制高点,青岛瞄准太赫兹、深海开发、卫星互联网等前沿领域,成立专项小组推进技术攻关。例如,太赫兹波是一种尚未被广泛开发的电磁波,位于电磁波谱的微波与红外线之间,其频率在0.1太赫兹至10太赫兹范围内,被评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青源峰达推出太赫兹三维层析成像系统、自动随形太赫兹无损检测系统等多款核心产品,开发高精度光纤延迟线、太赫兹源和探测器、飞秒激光器等核心部件,成为国内少数具备全链条太赫兹核心部件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厂家之一。而“海葵一号”深海装备的成功交付,则彰显了其在海洋工程领域的硬实力。
向服务要价值
青岛服务业增加值已突破万亿,迈上新台阶,青岛面对的是服务业能级跃升的新挑战。
对于一座在产业发展上有着更高追求的城市来说,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在为先进制造装上“隐形翅膀”,让城市向着更高的发展能级腾飞。青岛生产性服务业赋能制造业升级,青岛推动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卡奥斯平台基于工业大模型开发具身智能应用,实现机器人自主装配效率提升90%。同时,“两业融合”试点企业新增10家以上,促进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