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向“新”而行,青岛“三向突围”

向“新”而行,青岛“三向突围”
2025-04-16 16:55:5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生活性服务业提质扩容,青岛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首发经济”“赛事经济”等新业态。老城区文旅融合项目通过数字技术活化历史街区,崂山湾的“海洋牧场综合体”则将养殖、旅游、科普结合,形成“蓝色文旅”新IP。

现代航运服务提升开放能级,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五,依托自贸区政策优势,青岛推动航运金融、法律仲裁等高端服务业集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入快车道。

向海洋要未来

海洋是青岛最鲜明的标签,2024年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突破5500亿元,占GDP比重达33%。青岛正通过科技赋能、产业集聚、政策创新,将海洋优势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优势。

科技引领海洋产业转型,青岛锚定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加快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以崂山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深海基地等平台为代表,青岛共拥有涉海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35家,部级以上涉海研发平台56个,集聚了全国约40%的涉海高端研发平台,涉海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0个,青岛在海洋药物、深海装备等领域实现突破。例如,免疫抗肿瘤海洋药物BG136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深蓝2号”深远海养殖网箱投入使用,推动传统渔业向智能化转型。

构建“4+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青岛聚焦海洋装备、海洋新能源等四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深海开发、海洋电子信息两大未来产业。例如,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集聚区加速建设,问海、瀚海星云等模型引领行业标准。崂山实验室“问海”大模型,是全球高分辨率海洋环境智能预报系统,可以在90秒内预测出未来15天的全球海洋环境,包含海洋流场、海温、盐度等多个数据,计算性能较传统方式提升了3000倍。

制度创新释放发展活力,《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提出35项重点任务,通过“蓝色金融”支持、海域资源配置优化等政策,推动产业链精准招商。此外,海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青岛)成立,这一联盟汇聚了青岛相关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金融法律服务机构,以及与青岛海洋产业建立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市外企业、社会团体等180家。青岛正着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共同体,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起点,青岛的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创新技术迭代的产物,更是城市战略定力、产业协同能力、制度创新活力的综合体现。这座向海而生的城市,正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生动的“青岛注脚”。

来源:风口财经

(责任编辑:薛筱蕙)
关键词:青岛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