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9:00,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真抓实干勇争先狠抓落实促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市知识产权局局长梁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申屠青,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桥,威海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王顺,介绍威海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工作有关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各职能部门,统筹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高水平保护,以知识产权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4年,威海市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
01 总体工作情况
制度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结合试点城市建设标准和地方实际,制定出台《威海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工作方案(2024—2026年)》,从健全机制、鼓励创造、促进运用、强化保护、优化服务、海外布局、文化建设等7个方面,提出18项具体工作任务,构建起具有威海特色的试点城市建设框架。同时,加快建立知识产权政策支撑体系,配套制定了知识产权财政事权划分、纠纷调解仲裁对接、专利资金管理等20余项政策措施,统筹23个市级部门、7个区市协同推进重点任务落实。2024年,威海市在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中知识产权成绩获得满分,知识产权保护评议成绩全省第一,连续两年获得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
专利创造实现量质双升。聚焦专利创造关键环节,在全省率先制定推广《高价值专利培育工作指南》地方标准,建立首批专利预审员实践基地5家,与天津审协共建专利审查和服务基地,推动专利快速审查、快速确权。截至2月底,全市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8395件,同比增长20.5%,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9和7.41个百分点;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5件,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商标品牌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培育商标87322件,拥有地理标志商标65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件,总数位居全省第三。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等国家级奖项4项,实现新突破。乳山牡蛎、文登西洋参入选全省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加大。行政保护效能突出,成功获批国家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创新构建“侵权判定+行政调解+司法确认”的“快保护”模式,办理行政裁决案件37起,办案周期压缩70%,1起典型案例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广。持续开展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专项行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45件。司法亮剑形成震慑,创新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庭,实行知识产权案件审结“三合一”,审结案件同比增长31.5%,侦办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9起,形成对知识产权违法犯罪高压严打的态势。协同保护纵深推进,打造“调解+行政+仲裁+司法”的“四位一体”纠纷化解体系,建立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11家,调解纠纷441件,1个典型案例入选山东省十大调解范例。设立知识产权巡回仲裁庭,仲裁化解知识产权纠纷案件153件,数量居全省前列。维权服务提质升级。新设对日本、俄罗斯、越南等3个国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站,对威海企业提供“一对一”涉外维权顾问服务,成功指导4家企业应对国际纠纷,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