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价值转化体系,搭建“知产—资本”转化平台,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开通本地化商标质押融资通道,缩短业务办理半径。构建“政银企”三方协作机制,将无形资产转化为融资优势,破解中小企业资金瓶颈,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促进企业商标知识产权的有效运用。
建立权益保障体系。实施“三位一体”保护,对侵权投诉24小时快速响应,建立知识产权重点保护名录,对驰名商标、知名商标实施动态监测。跨部门协同,严厉打击侵犯商标注册专用权的违法行为,打造品牌安全港。
过去一年威海法院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领域取得显著成效,2025年市法院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2024年,全市法院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共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18件,同比增长31.5%,服判息诉率94%,正常审限内结案率超过98%,均优于最高法院确定的合理区间。案件审理质效稳步提升,案结事了、高效解纷的司法保护效能得到进一步彰显。发布了《威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报告(2019—2023年)》白皮书,对全市法院5年来知识产权审判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司法保护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2025年,威海法院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结合《关于推进质量强市及品牌战略的意见》,以威海知名品牌知识产权保护为抓手,打造“威知盾”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品牌,为威海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周期司法服务和保障。
设立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保护站。市法院与市场监管局、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等知识产权保护协同单位及相关产业的行业主管部门联合设立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保护站,4月24日,将举办“威海钓具”“文登西洋参”“荣成海带”“乳山牡蛎”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保护站启动仪式,首批设立的4个保护站选取了在全省、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威海知名品牌,有利于推动形成威海品牌司法行政协同保护合力,增强全社会的品牌保护意识。
推进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常态化运行。2024年底,市法院与市委宣传部、市检察院、公安局、市场监管局、仲裁委秘书处等部门签署会商纪要,建立了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今年,将推进协同保护机制的常态化、实体化运行。此次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保护站启动后将接续召开座谈会,各协同单位、行业主管单位、行业协会就加强知名品牌协同保护工作进行交流研讨,还邀请了法学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商标实务专业人士参与座谈,此次会议还邀请了上述产业协会及协会成员单位参加,听取企业诉求,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以品牌保护为切入点,扩大企业权益保障覆盖面。对知名商标、地理标志商标加强司法保护的同时,加强对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海洋经济等领域的专利和商业秘密的保护,拓宽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扩大市场主体权益保障覆盖面,及时精准对接企业司法需求,帮助企业防范知识产权侵权与被侵权风险,构建“全链条、精准化”司法服务体系。
市法院将以此次四大产业保护站的启动为契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协同保护职能作用,同时推动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以高质效的知识产权审判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