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社会工作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2024年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青岛莱西市的“一统领三融合”创新实践成功入选,成为青岛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典型案例。
近年来,莱西市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拓展“莱西经验”,探索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乡村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的“一统领三融合”基层治理模式,有效破解城乡要素流动不畅、乡村资源禀赋挖掘不够、基层共治合力不足等难题,持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扎实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莱西市先后获评全国治理能力百强县、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试点市等。
从“独木难支”
到“众人拾柴”
——党建统领唤醒乡村沉睡资源
“时间到了,投苗!”仲春之际的凌晨,姜山湿地乍暖还寒,40万只大闸蟹幼苗正借夜色掩护开始“争渡”。面对数百亩养殖塘齐下苗的胜景,莱西市姜山镇姜山新村党委书记迟德强不禁回想起过去的苦日子。
20世纪90年代初,姜山镇人均年收入堪堪千元。虽然发展了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但工业区、城镇区基础配套落后,吸引优质项目能力不强。青壮年人才外流,街坊、邻村“各自为战”,谁也带不动谁。
这是当时莱西农村的普遍情况。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浪潮的快速推进,土地分散化、经济薄弱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开始凸显。
如何有效整合村级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必须打破就农村抓农村、就村庄抓村庄的惯性思维,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把区域内人才、土地、资本、产业等各类资源要素整合起来,推动“单打独斗”向“融合发展”转变,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自2019年起,莱西市陆续把全市861个行政村优化调整为111个新村、37个村改社区,率先在全省推动全域村庄建制调整。
经过调整的新村,平均人口规模较以往单个自然村扩大约8倍,新村设置党委、村委,党群服务中心与村“两委”合署办公、一体化运行。同时,因地制宜设置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专业型党支部、网格党支部699个,构建“镇党委—新村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推动党组织触角向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社会服务一线延伸。
迟德强便是莱西市组织体系调整、选拔优秀青年人才工作中涌现出的村庄“领头雁”。前些年,在农产品电商领域干得风生水起的他,心系故土,通过参加公开遴选成为姜山新村第一书记,又经选举任职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乡村组织调整有效破解了基层人才选育过于固定、僵化的窘境。”莱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迟宗兴表示,“经此调整,‘矮子里边拔将军’的窘迫化为‘将军里边挑帅才’的余裕。”
基层组织体系理顺了,乡村发展就有了“火车头”。通过村村联建、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姜山镇孵化出“共富夜市”“富民生态园”等20多个共富项目,带动集体增收300多万元。合村后的姜山新村把各村资源进行归拢统筹,吸引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企业50余家,村集体年收入2000万元左右。
如今,莱西市已累计盘活土地超5万亩、厂房校舍等集体资产120余处。创新“保底+分红”利益联结机制,将3.7万亩土地纳入规模经营,发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带动村集体增收550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1.2万元,全市91%的新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
从“单打独斗”
到共富公司
——发展融合促进新村致富增收
日前,莱西市马连庄镇3万多亩大棚甜瓜喜获丰收,瓜农正在棚里忙着采摘装箱,然后送到村级“共富公司”销售。每年到了收获季,瓜农一点都不担心销售。
“合村以后,村集体要进一步发展,就要与市场和资本进一步对接,在这方面,原先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能力明显不足。”迟宗兴说,“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更加成熟、先进的形式来支持村集体进一步发展,以村为单位探索市场化经营。”
为适应新型乡村发展需要,“市—镇—村”三级强村共富公司体系应运而生。市级公司统筹全市公共资源,镇级公司整合区域要素,村级公司盘活闲置资产,承接运营各类涉农政策性资金、统一流转新村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通线上线下双市场拓宽销路,因地制宜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在店埠镇店埠村,“共富云仓”在蔬菜市场低迷滞销时开启仓储,以高于当时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待价格上涨后再销往市场,一进一出,就能为村集体增加30万元的收益。
在水集街道产芝湖新村,有一套“组合”利益联结分配模式:对一般项目,管理权由村党组织主导,社会资本只获得分红,不参与具体经营。对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的项目,管理权可由社会资本负责,监管权由“共富公司”负责,双方按照出资比例进行收益分红。此外,对长期合作的社会资本,村集体会给予期权奖励,实现长期合作共赢。
在马连庄镇唯麦精酿乡村振兴共富工坊,政府、企业和学校则开启“三方联动”:水果与啤酒工艺有机结合,打造“果香精酿”系列创新产品,酒糟则作为动物饲料和土壤堆肥。
企业还联合职校构建“校中厂”“厂中校”实践教学模式,立足当地、面向全市培养输送啤酒产业人才,实现产教融合与乡村振兴“一肩挑”。
目前,莱西市镇村三级已成立117家强村共富公司,增加村集体收入1.1亿元,逾98%的新村集体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其中100万元以上的超35%。
从“众口难调”
到文明示范
——治理融合改善乡村精神风貌
要让村庄发展的经济流量变为政通人和的乡土“留量”,基层治理必须紧跟乡村发展脉搏。2020年,莱西市河头店镇龙泉湖新村社区村民搬进现代化小区,但人上了楼,生活习惯依然停留在以前,“村民大会两头吵,社区烟头丢一地”。针对相关问题,新村党委建立道德积分制度,开展“烟头换鸡蛋”等文明活动。一时间,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居民们也在一件件道德“加分项”中树牢了文明意识。美德信用积分激励活动也在全市成为常态。
“莱西市坚持治理融合,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破解治理难题,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莱西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包顺善介绍,莱西市以自治为基,形成“三扩四上五把关”镇务村务一体化公开模式,统筹推进协商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修订村规民约“三会一约”;创建道德积分制度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小积分”撬动大治理;探索“社工+志愿”服务模式,建立市有平台、镇有组织、社区有站点、村有队伍的“四有”公益服务工作体制;以法治为本强保障,综合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手段解决乡村治理问题。
从“山高庙远”
到资源下沉
——服务融合打通乡村民生壁垒
在莱西的大小乡镇,一张张看不见的网格正将基层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等一系列事项紧密织就。“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每名网格员负责30—50户,他们既熟悉每户村民的情况,又了解各项惠民政策,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
莱西市日庄镇鲍格庄村村民刘云花要办老年证,一个电话打过去,网格员丁云全程代办,不出一个星期,老年证就送到老人手中。“以前老百姓办事动不动就要往市里跑,材料有个缺漏,来回又要折腾好几天。现在不一样了,很多事他们打个电话就行。从证件办理到邻里纠纷、房屋检修,他们足不出户,由我服务到家!”丁云说。
无独有偶,在莱西市夏格庄镇,一支网格管家队伍正将多元化服务带进千家万户。网格管家们不仅承担网格员的工作,还积极对接社会资源,将“家庭医生”“家庭律师”以及农业专家等请进来,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专业咨询。“网格管家还化身‘产销红娘’,用镇里的电商平台帮咱卖农品呢。”夏格庄镇新家疃村村民戴晓明高兴地表示,网格管家积极和市场对接,去年他家的白菜平均每斤多挣了0.2元。
莱西市织密农村基层区域化党建服务“互联网”,形成“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组织链条,推动乡村服务由粗放供给向精准配置转变。据了解,莱西市已将17项市级管理权限下放镇街,在新村设立便民服务站,推行“帮办代办”服务。创新“流动服务车+热线平台+金点子征集”民意收集机制,120余辆服务车深入田间地头,累计解决群众诉求9565个。搭建“多多莱”智能服务平台,实现107万件事项“掌上办”,建成861个网格党群服务站,构建起“15分钟党群服务圈”。通过“爱莱西”诉求解决平台,实现3.4万件诉求一站式调处,群众满意度达99.34%。
当产芝湖上的阳光照进村民们宽敞的屋舍,当姜山湿地的候鸟飞入共富公司的沃野良田,“一统领三融合”的治理成效正以党建为笔,以民生为墨,在莱西的广袤土地上恣意挥洒。这片孕育“莱西经验”的沃土,将继续用深化改革的生动实践,续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篇章。
(来源:大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