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由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任“链长”,抽调相关部门、街道的“精兵强将”组建汽车产业链工作专班,顶格统筹推进全区汽车产业招商。围绕中国重汽、临工机械等龙头企业带动,绘制了“专注整车制造,完善关键零部件配套,补齐原材料与工艺断点,开拓汽车后市场服务”的招商地图。邀请原长城汽车、原中国重汽高管等汽车界资深人士担任“招商大使”,组建汽车产业链“智囊团”,为汽车产业集聚打下了坚实基础。
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模式,投资1.8亿元完成原卓达工业园改造,立足打造重汽配套集聚区,设立济南(明水)汽车制造产业园,盘活12万平方米标准车间和7800平方米科研办公楼,引入项目8个,实现产值5亿元。以济南明水汽车制造产业园为核心,按图索骥,辐射带动临工、中钰、中辰等9个重点项目落地,新增定制化厂房28.9万平方米,集群规模不断壮大。与青岛经开区合作共建,建设济南青开科创园,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开启合作招商新局面,成为全省国家级开发区合作典范。
设立全市经开区首家企业服务中心,承接省市区三级审批权限100余项,建立“超前服务”“项目管家”等机制,聚焦工业类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行“容缺审批+承诺制”改革,“线上+线下”联动,线上实行“一站式审批+集成办服务”,线下开设流动服务车上门服务,切实让数据、管家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目前已累计为落地汽车产业项目办理各类审批手续120余件次,有效保障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通过标准化+个性化相结合,形成了占地1000余亩、以汽车制造为核心的重汽配套集聚区,引入项目17个,总投资46.6亿元,新增产值50亿元。2024年7月24日,全省开发区标准厂房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并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03展现软实力新气象案例
中共济南市章丘区委宣传部:“新时代文明实践大篷车”进村居(社区)案例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2024年3月,章丘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广场等阵地,创新开展“文明实践大篷车”进村居活动,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立贯通城乡的服务平台,将各种优质文化资源延伸到农村基层,着力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
文明实践大篷车是开展“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的创新举措,以一场群众微宣讲、一场惠民政策解读、一场文化文艺演出、一场非遗项目展示、一场便民志愿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实现“一次参与、多种体验”,将陆续走进全区18个街镇。“文明实践大篷车”通过与各部门、各单位的协同合作,链接社会资源和社会组织,把常态化开展的、便于服务群众的、群众易于接受的项目、活动、培训等吸收到活动当中,形成合力,更实、更细、更精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目前,“文明实践大篷车”进村居(社区)活动已累计开展18次,服务群众1.7万人次。“文明实践大篷车”打破了传统文明实践方式的局限性,以其灵活多变、贴近群众的特点,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载体。这种创新方式有助于推动文明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文明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如今,“新时代文明实践大篷车”正引领时代新风尚,引导群众规范文明行为,不断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
04打造软实力新格局案例
济南市章丘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打造亲清会客厅、优化营商环境案例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保障,对于提振发展信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章丘区结合实际依托区企业服务中心搭建“亲清会客厅”,健全涉企问题收集—解决—回访—提升机制,推动“亲”“清”政商关系不断深化,实现政企沟通常态化、长效化。截至目前,已开展“亲清会客厅”活动83期,为191家企业解决各类困难问题247个,为市场主体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畅通反馈渠道
全面收集涉企问题
“将来的新增土地指标不可能再富余很多了,只能靠挖掘存量,提高亩产效益,把土地真正的价值发挥出来。”2024年3月的一天,一场“亲清会客厅·周末有约”针对项目现有厂区室内管网改造、室外环境改善提升、厂区道路修缮、电力增容等6个方面的问题分别发表意见。经协商,通过了项目土地盘活处置方案,逐环节明确了处置责任。根据“周末有约”会议纪要,3天之后6部门同时上门服务,帮助项目单位了解土地政策,并顺利办理完成立项手续。投资5667.4万元的济南能源集团和立新材料有限公司管材生产基地项目、7000万元的山东欧适能新能源项目和投资4000万元的山东星元实业有限公司项目已同时落户智造基地。智造基地项目负责人韩峰坦言,“亲清会客厅·周末有约”让企业家和各部门面对面畅所欲言,没有障碍,确实帮助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让企业有了做大做强的底气。
章丘区“亲清会客厅”通过建立线上+线下沟通方式,整合部门、镇(街)、商(协)会等涉企服务资源,全方位多层次收集、受理企业问题诉求。线上,借助政府门户网站政企直通车、区长信箱,让企业诉求快速直达;依托“智慧导服”平台和“泉惠企”平台诉求服务模块,实现企业诉求24小时全天候在线受理;开通83278100企业服务专线,企业诉求实现一号连通、即时办理。线下,实行“领导干部+科长”包联企业机制,深入调研走访,征集企业诉求;在区政务服务大厅企业服务中心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现场收集企业群众反映的涉及历史遗留、边界不清、需协同办理等难点问题;在18个镇街商会设立“亲清”联系点。整合产业园区、特色楼宇等现有企业服务场所和人员力量,挂牌成立10个“泉惠企”企业服务站,构建大厅、园区、商会、行业协会一体化服务矩阵。
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企业代表、法律工作者等领域公开选聘30名“营商环境体验官”,定期开展体验活动,收集各领域涉企问题,全力推动企业诉求“应收尽收”。走进“亲清会客厅”的企业既有中国重汽等重要骨干企业,也有庆亮模具厂这样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既有百脉泉酒业等本土老牌企业,也有江河绿色智造中心等新招引企业;既有精工锻造等工业类企业,也有节点生态农业等农业类企业。收集到的企业诉求也是多种多样,涉及用地、立项、环评、供电、供汽、供暖、融资、道路通行等各个方面。
创新服务模式
切实解决企业诉求
坚持“事要解决”工作原则,对收集的企业诉求进行精准分类,定期开展“亲清会客厅·周末有约”活动,以有解思维推动涉企诉求精准、高效解决。简单诉求快速办理,与各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对于涉及单一部门、镇街的简单企业诉求,按照“2110”工作机制,通过“智惠导服”线上转单方式,明确办理时限,确保企业诉求即接即办。复杂问题联动解决,对于涉及多部门的复杂问题,每周五邀请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联合开展“亲清会客厅·周末有约”活动,与企业面对面沟通,共同会商解决,实现涉企问题“一站式”办理。
在了解到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建设项目需解决土地证、施工许可证、供电等6个问题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立即组织自然资源局、住建局等12个部门开展“亲清会客厅·周末有约”,通过容缺受理,靠前服务,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了解决方案,解决了施工许可证办理、双电路供电等问题。难点问题提级处置,针对企业诉求范围更广、层次更深的问题,提级至区级领导推动解决。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区级领导当场“拍板”,当场无法解决的,明确责任部门、限时解决。
山东瑞烨新能源装备公司是省内规模较大的高性能铝合金法兰生产企业,计划新上备用熔炼炉以解决企业因大修停产带来的延迟交货问题。区委书记马志勇在“亲清会客厅”现场调度发改、工信、环保等部门,为企业解决了卡脖子问题,企业2024年产值增加了25%。目前,已有14位区级领导先后走进“亲清会客厅”,为企业解决诉求问题60余个,促成企业新上项目投资8.5亿元,产值增加14亿元。
把握关键环节
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压紧压实各部门工作责任,紧盯关键节点,推动工作落地落实。从制度上保障,制定《关于进一步健全区政府领导同志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工作措施的方案的通知》《关于建立区级领导走进“亲清会客厅”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的实施方案》等制度性文件,坚持区级领导领衔,强化现场“面对面”解决,加快构建高效务实的领导干部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
跟踪督办,对“亲清会客厅”研究确定的问题,区企业服务中心制发《企业诉求办理工单》转相关责任部门限时办理。相关责任部门在规定时限内上报办理结果或办理进度。对于暂时未解决的诉求,区企业服务中心跟进督导,实行销号管理。对于没有正当理由、未按要求办理的,转区政府督查室督办。对于推诿扯皮,落实不力,造成不良影响的,移交区纪委监委机关处理。企业诉求办结后,回访企业进行满意度评价,打造“发现问题、督办解决、反馈评价”工作闭环。华明水泥有限公司扩产拟上新项目需要解决环评手续及电力增容问题。区委副书记、区长边祥为走进“亲清会客厅”,与审批、环保、供电等部门现场研究解决方案,制发《企业诉求办理工单》,不到两周时间企业顺利拿到了环评批复文件,并解决了用电需求,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评价。
固化提升,通过解决企业诉求个案,进一步查找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将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制度进行固化。在这一过程中,很多苗头性问题被提前发现、隐藏性问题被深挖出来、代表性问题被辐射带动,企业诉求的解决由“零敲碎打”升级为“一件事”。“亲清会客厅”解决山东天大仓储项目拓宽厂区大门出入口问题后,召集公安、工信、交运、城管、园林绿化等相关职能部门,对该类问题进行了摸底和分析,进一步优化了道路挖掘修复“一件事”工作机制。企业再遇此类问题,可现场“吹哨”,职能部门在“接哨”中联合行动,主动上门为企业纾难解困。
下一步,章丘区将持续深化“亲清会客厅”常态化政企沟通服务品牌打造,认真倾听企业意见建议,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升市场主体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为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贡献力量。
济南市章丘区官庄街道:“村村互助”服务、强化基层治理案例
面对复杂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人口结构,“单村作战”的工作模式难以满足发展需求,济南市章丘区官庄街道以深化“党建引领在官庄”工作品牌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实践中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村村互助”服务新模式,展现了乡村治理的创新与活力,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这里,善治善为既是治理的理念,也是行动的纲领;村村互助既是发展的策略,更是凝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