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青岛市社保系统将按照国家和省市社会保障工作部署,围绕“高质量发展改革深化年”主题,全力实施深化改革、精准扩面、固本惠民、数字赋能、服务提质五项行动,完善社保体系,增进民生福祉。
深化改革,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
稳妥有序推进养老保险改革,落实弹性退休暂行办法、基本养老保险病残津贴暂行办法、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等政策,规范业务办理流程,加强政策培训、宣传解读、经办服务等工作,主动为临近退休人员推送消息提醒及相关政策。深化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项目,优化服务标准和业务流程,推进信息系统应用,提升经办服务风险防控能力。深入推进补充工伤保险和伤养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工伤保障制度,加强宣传推广,确保到2025年底,补充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20万人以上,享受伤养服务人数达400人以上。完善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工伤保险制度,合理布局工伤康复协议机构,逐步形成适合本市实际、衔接顺畅、功能互补的工伤康复制度体系。
精准扩面,织密全民参保幸福网
以新增就业、农民工、新业态从业人员及其他灵活就业群体为重点,深入实施“全民参保·福暖万家”工程,健全扩面资源数据库,持续优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结构,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全年新增12万人以上目标。巩固建设施工项目参加工伤保险“应保尽保”成果,依托人社部共享信息实现建设项目参加工伤保险系统联动。推进邮政快递、实习学生、家政服务等群体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切实保障职工权益。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推行“免申即享”服务,规范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坚持“政策找人”,巩固养老保险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果,确保困难群体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
固本惠民,筑牢民生保障底线
加强社保基金运行监测、代发金融机构协议管理,确保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准确发放到位。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做好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1至4级工伤职工三项定期待遇的调整发放工作。优化领取社保待遇资格大数据静默认证体系,综合运用手机认证、就近认证、上门认证等辅助方式,确保认证率保持在99%以上。做好工伤职工权益保障,组织实施六类行业工伤预防培训工程、现场体验培训。深入推进胶东经济圈社保一体化服务,健全完善工伤异地委托调查机制、领取社保待遇资格大数据协同认证平台、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库数据共享,探索社保卡在交通、旅游、文化等方面实现“同城待遇”。
数字赋能,加速智慧社保升级
积极推进AI社保“数字员工”建设,创建应用AI智能柜员,为群众提供综窗AI柜员智能语音服务、高频事项边聊边办智能导引服务,探索利用“数字员工”对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核定、企业职工退休预审进行智能审核,自动办理异地转入社保费到账确认。持续优化工伤保险智能服务平台向工伤保险AI智能系统升级。创建征缴业务“社保征信库”,鼓励服务对象守法、诚信,保障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行。创新推行劳动能力鉴定专家门诊预约服务,实现“轻伤快鉴”。创新推进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社保卡项目,拓展社保卡在惠民补贴发放、技工教育等领域“一卡通用”,开展2025年度惠享山东行、惠民服务季等社保卡系列活动,举办第三届社保卡艺术节。
服务提质,擦亮温情社保品牌
优化完善“参保一件事”、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社保卡居民服务“一件事”等场景平台,探索打造“工伤康复一件事”,推进更多跨部门事项“一次办”“集成办”“一网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开展服务质效提升行动,落实“无权否决”“好差评”工作机制。持续开展“身边一件事”服务活动,并在扩围提质上用力,通过走出去、陪同办、帮办代办等多种形式,帮助企业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常态化开展岗位练兵比武,不断提升窗口经办服务水平。创新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社会监督员走近社保服务”等活动,不断提升社保政策群众知晓度和满意度。
(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