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威海芜船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内,一艘墨绿色的大船静静停泊,甲板上两台白色的巨型吊车成为其区别于其他船型的显著标志。威海芜船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公司为德国船东建造的14600吨重吊船,船上搭载两台各800吨重吊机,联吊达1600吨,可在复杂条件下自主卸货,“该船已建造完成,目前正在调试,等待交付船东。”
在智能切割下料车间、智能部件装焊车间以及船台等地,威海芜船的工人们正操作各类设备加紧生产,各道环节正按照快节奏有条不紊地推进。“公司在建船舶共9艘,船型包括PCTC汽车滚装船、沥青船、散货船、MR油轮等,其中威海基地开工建造的首艘船舶——7000车双燃料汽车滚装船,已进入总装阶段。全年计划新开工12条新船,下水8条船,4条船将交付船东投入运营。”威海芜船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介绍道。
威海芜船所造重吊船
作为威海市海工装备产业强链条、补短板的重要突破口,威海芜船船舶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1月,高端化学品船舶、绿色新能源船舶等是其“拳头产品”。由于造船行业属于重资产,威海芜船在落地初期也曾面临固定资产投入大的问题,而威海税务部门的主动靠上服务,为其“雪中送炭”。
“2024年,在税务部门的指导下,企业学习掌握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一次性扣除政策,对船厂购置的大型造船设备进行准确的资产分类与核算,并完善申报资料,成功享受所得税抵减193万元。这一政策红利极大地缓解了企业初期资金压力,使企业能够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与设备维护中。”威海芜船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说。
除此之外,威海芜船现有三个首制船研发项目,在税务部门的指导下,公司对研发费用进行单独列支与核算,建立了完善的研发费用台账,详细记录每一笔研发支出的用途与金额,为未来享受研发加计扣除政策奠定坚实基础。
同样是海工装备向海图强,山东泰昇海缆有限公司一期项目现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预计2025年8月开始陆续投产。这家主营电线、电缆、光缆制造的企业总投资达30.3亿元,项目全部达产后,将成为北方最大的海底电缆生产基地,实现国内海缆自主化生产,并带动海缆产品上游材料、下游敷设、运维厂家落地配套,形成半岛地区特色的海工装备产业链。
“由于公司处于建设阶段,还未正式投产,且不少财务人员来自外地,对本地办税流程还不熟悉,税务部门对我们辅导,确保企业税务合规。”山东泰昇海缆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副主任表示,待正式投产后,公司预计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15%的税收优惠、先进制造业进项税加计抵减、进项税留抵退税的税收等政策。
据悉,近年来,威海市以海工装备龙头企业为引领,精准招引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实现海工装备全产业链规模集聚发展。针对企业建设初期资质不足、税惠政策适配少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威海市税务局主动靠前服务,定制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相关税法专项辅导,开展全流程税收风险筛查,指导完善内控机制,对企业财务核算进行“税收体检”,帮助企业规避涉税风险,发现异常或风险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纠正,将企业纳税风险化解在前。同时,延伸服务链条,协助企业搭建税务风险管理框架,完善研发费用归集、项目分账核算标准化流程,帮助企业依法依规享受政策红利,助力企业合规升级。
(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