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潍坊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潍坊市公安局“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刘向东 潍坊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刘毓 潍坊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支队长
于辉 潍坊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政委
“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主题宣传
今年5月15日是全国公安机关第16个“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是“与民同心为您守护”。潍坊市公安局通报全市公安机关打击经济犯罪、服务经济发展工作情况,当前经济犯罪的形势特点以及下步公安机关的打防对策和服务措施,旨在进一步巩固拓展公安宣传教育阵地,展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服务发展的坚定决心,营造强大宣传声势,提升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护航潍坊市经济金融稳定和企业健康发展。
全市公安机关
打防经济犯罪和服务经济发展工作情况
去年以来,潍坊市公安经侦部门严厉打击突出经济犯罪,严密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立案侦办经济犯罪案件数、破案数和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同比分别增加10.1%、18.9%和1.43%,成功破获了一批大要案件,发起了十余起全国性集群战役,实施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打击,为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经侦力量。
01、坚持主动出击、重拳打击
将打击锋芒对准案件高发多发、民生利益攸关、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域,严厉打击非法集资、传销、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虚开骗税、扰乱市场秩序等经济犯罪违法活动,成功斩断数十条黑灰产业链,抓获经济犯罪嫌疑人1100余名,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
02、专业研判、专项打击
充分发挥数据赋能和资金穿透专业优势,组织开展经济领域宏观研判、企业生态研判,精准推进经济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以专业打职业、以团队打团伙、以战术打骗术,强力开展“云端”“歼击”“鲁剑”“清源”等系列专项行动,打出了潍坊公安强大声势。
03、精准服务、精心守护
大力推进全市公安机关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五大行动”,深入开展打击经济类诈骗犯罪和中小微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专项行动,升级打造“1423”护航鸢企经侦服务品牌,严厉打击合同诈骗、职务侵占、商业贿赂等侵企经济犯罪,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2.44亿元,切实依法维护保障了全市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当前经济犯罪总体形势和主要特点
近年来,经济犯罪活动比较活跃,传统型犯罪依然多发高发,新型犯罪向多领域蔓延,网络化犯罪日益明显,其欺骗性和迷惑性越来越强、渗透面越来越广,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非法集资、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屡打不绝,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广大群众易被蒙蔽、易受损失。金融领域骗取贷款、逃废债务、保险诈骗等犯罪依然突出,逐渐呈现出团伙化、专业化特征,给银行、保险机构造成大量损失。财税领域虚开骗税案件多发,扰乱国家税收秩序。商贸领域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犯罪,侵害企业合法权益,影响了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必须严厉打击,严密防范。
下步公安机关打防工作对策
潍坊市公安经侦部门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汇聚打击威势、宣传攻势、服务态势,以担当之责、新质之力,不断锻造打防经济犯罪的“撒手锏”,当好全市经济发展的“护航员”。
01、强化预警防范,精准防控各类风险
密切关注融资借贷、数字货币、私募基金、债券证券,以及共享经济、线上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开展战略研判、风险预判,精准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加强社会面预警宣传工作,用好“报、网、微、端、视”全媒体矩阵,引导广大群众增强风险自担意识、理性投资意识和防非识骗能力,构建起非法集资综合防范治理大格局。
02、强化打击主业,重拳遏制经济犯罪
坚持“零容忍”“零懈怠”,深入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组织开展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集群打击、“联合利剑2025”打击涉税违法犯罪等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影响安全稳定的各类风险型犯罪和侵害群众利益的涉众型案件。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大要案件,迅速响应、挂牌督办,组织优势警力、从重从快查处,尽最大努力追赃挽损,坚决维护广大群众合法权益。
03、强化服务发展,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法治公安建设年”,扎实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深入践行“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工作理念,积极回应企业所需所盼,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实际问题,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更加平安稳定的治安环境、更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问
近年来,非法集资、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屡打不绝,其犯罪手段不段翻新,广大群众容易上当受骗。请问此类犯罪的常见套路有哪些,大家应如何识别防范?
刘毓答
面对非法集资案件持续高发频发,每每看到广大群众的财产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心情非常沉重,这些年我们经侦部门一直在宣传、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犯罪,但总有一些群众上当受骗。在此,提醒大家记住以下三点。
一要抵制高息回报诱惑。不法分子为了引诱群众参加,往往允诺高收益、无风险、保本保息,实际上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投资理财不得宣传、不得承诺还本付息。请广大群众在投资理财时,一定要辨清真伪,不管什么人,不管以什么名义,不管采取什么方式,不管通过什么渠道,只要许诺高额回报的,就要引起高度警惕,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
二要认清最新犯罪手法。非法集资的犯罪手法往往随着经济模式发展政策的变化而不断变异,有的利用群众耳熟能详但又不真正理解的项目,设计高收入陷阱。如,有的打着元宇宙、数字藏品、虚拟货币、区块链等旗号,编造各种虚假项目,推出所谓的投资理财神器吸引受害人。有的瞄准中老年群体,利用养生养老、免费体检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还有的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基金、网络炒汇电子商务等新名词迷惑社会公众,诱骗投资者上钩。这些手法大家一定要看清,以免落入陷阱。
三要选择合法投资主体。广大群众在投资前,应事先向市场监管等部门了解公司经营情况,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从事的经营活动是否获得相关批准。大家记住,投资理财一定要选择金融监管部门批准持牌的金融机构,未经批准的坚决不能参与。同时,我国法律规定,未经监管部门批准和备案的,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通过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公开宣传募集资金。因此,对于在商场、超市、街头摆摊设点、拉人投资的,或者在网络上、户外广告牌上刊发广告进行宣传的,也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中国山东网记者问
我们注意到,今年全国公安机关正在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公安经侦部门作为打击经济犯罪、服务企业发展的主力军,涉企执法活动较多,请问在规范涉企执法方面咱们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于辉答
今年3月份全国公安机关部署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潍坊市公安机关紧跟上级部署,研究细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市公安经侦部门将重点围绕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规范经济犯罪案件受立案。严格执行接报案和受立案管辖规定,明确案件管辖归属,强化审核审批程序,开展立案前调查核实,准确把握立案追诉标准,严格区分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
二是规范经济犯罪案件强制措施适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适用强制措施,落实羁押合法性、必要性审查评估制度,准确把握监视居住特别是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适用条件。
三是规范经济犯罪案件涉案财物查封扣押冻结及处置。严格判定涉案财物属性,明确查封扣押冻结适用范围条件,从严审查评估涉案财物采取强制性措施及处置方式的合法性、合理性,严禁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
四是规范经济犯罪案件异地办案协作。严格执行办案协作归口管理工作要求,落实管辖争议解决制度,进一步规范异地办案协作活动,坚决杜绝不严格履行协作手续私自异地办案、违规异地办案,超出协作范围办案等问题。
五是规范经济犯罪案件办理。加强经济犯罪案件管理,严格办案时限要求,持续清理经济犯罪案件“挂案”,坚决杜绝立而不侦、侦而不办,不开展实质性侦查,刑事案件长期搁置、久拖不决等问题。
速豹新闻网记者问
一提到受贿行贿,很多人都以为只有国家工作人员才可能涉及。据了解,公司、企业员工等非国家工作人员收受他人“回扣”“好处费”等,也会触犯法律、受到法律制裁。请问,此类行为构成什么犯罪,公安机关在打击企业内部腐败犯罪、维护企业利益方面有哪些举措?
刘毓答
近年来,公安经侦部门在打击经济犯罪、保障企业发展中发现,一些公司、企业员工对此类行为不了解,误以为拿回扣、要好处费,只是违反了职业道德,不构成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63条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应予以立案追诉。
去年以来,全市经侦部门紧跟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发展的部署要求,深入开展打击中小微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和非国家工作人员行受贿犯罪,从严查处了一批侵害企业利益的“内鬼”“蛀虫”。
一是坚持主动进攻,充分发挥科技支撑、数据赋能优势,紧盯企业采购、销售、财务等关键岗位,精准穿透资金往来关系,2024年以来,共立案侦办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40起、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案8起,涉案总金额3800余万元。
二是坚持主动服务,组织开展经济犯罪预警宣防“六进”活动,全市经侦民警先后到130余家企业进行“送法宣讲”,指导20多家企业开展反腐倡廉专项整治工作,起到了良好社会效果、法律效果。
三是坚持主动预防,深化落实《经侦部门便民利企十项工作指引》,建立完善警企沟通常态化机制,指导企业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及时发布“风险预警告知书”“风险排查告知书”,推动企业形成内部腐败共防共治机制。
下步,潍坊市公安局将继续发挥职能优势,深入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坚决打击职务侵占、挪用资金和商业贿赂等侵企经济犯罪,为全市企业撑腰鼓劲、保驾护航。
(来源:潍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