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深挖价值链,青岛莱西市特色产业“破圈”生长

深挖价值链,青岛莱西市特色产业“破圈”生长
2025-05-18 18:27:07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农村发展,一头连着群众幸福生活。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5月6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关于推动全省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20项具体措施,以带动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培育发展动能,积极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乡村富民产业体系。

莱西白茶、水产三件套、羊肚菌、墨瑞鳕……一个个乡村特色产品走进消费者视野,燃旺消费市场,提振着莱西发展的精气神。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莱西以“土特产”为支点,撬动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大棋局。从白茶“逆袭”摘得茶王桂冠,到“虾兵蟹将”引爆胶东餐桌;从“强村共富公司”盘活乡村资源,到三产融合激活全产业链——这座“莱西经验”发源地,正以乡村产业振兴为重点,全力推动特色产业不断“上新”,努力壮大特色产业集群。

无中生有,点土成金

“土特产之‘特’,是其发展壮大的基石。”莱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孙旭东一语道破产业振兴的核心逻辑。莱西以乡村产业振兴为重点,在深入了解本地乡土资源“家底”、做好产业规划布局的同时,分析新的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顺应消费需求适度调整供应链,以“无中生有”“有中更优”的智慧,将“特色”转化为“优势”。

2024年青岛白茶茶王赛上,“莱熙牡丹”摘得茶王,“莱西白茶1号”斩获金奖,“青河牡丹”拿下银奖。“一战三奖”的背后,是莱西对白茶产业的精心布局:引入龙头企业全托管运营茶园,盘活本地茶厂产能,利用前沿技术炒制高端白茶。河头店镇桑行新村试点种植国家级良种茶苗150余亩,亩均产值预计达6.8万元;南墅镇、水集街道采用“企业+共富公司+农户”模式,让茶香飘向全国。

当小龙虾、大闸蟹在莱西湖泊安家落户,“南虾北养”“南蟹北养”的创新改写了莱西水产产业版图。2500亩养殖水面年产小龙虾60吨、大闸蟹100吨,年营收4600万元,带动300户农民增收。莱西市姜山镇姜山新村党委书记迟德强算了笔账:“水产养殖今年预计给两村集体增收超30万元。”

在莱西,闲置土地、废弃矿坑都成了产业富矿,“边角经济”不断扩展人们的想象力:马连庄镇引进红橡树种植,打造了青岛面积最大的红橡树种植示范基地,成材后亩均净收入7.8万元;水集街道流转土地引入芝兰草项目,引入社会资本打造啤酒生产村办企业;院上镇牵手山东艾泽福吉公司,让食用菌产业落地生根;夏格庄镇引入白星花金龟养殖技术,实现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

正如莱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党史研究中心主任迟宗兴所言:“我们围绕推动强村共富,以‘乡村公共资源+强村共富公司’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为引领,聚焦挖掘农村资源,因地制宜培育一批乡村优势特色产业,宜经则经、宜养则养、宜渔则渔、宜林则林,让‘独一份’农产品遍地开花。”

三产融合,集群跃升

“乡村特色产业要行稳致远,必须走三产融合之路。”院上镇党委书记于伟的感慨,印证着莱西从“卖原料”到“卖品牌”的蜕变。

‌走进院上镇徐家屯村葡萄大棚,阳光玫瑰葡萄晶莹剔透。种植户徐源壕的三个大棚年收入30万元,而更大的财富密码藏在产业链延伸中:九顶庄园、归璞酒庄串联起66.67公顷酿酒葡萄基地,年产量500余吨;葡萄采摘、红酒品鉴、户外烧烤等文旅项目,让“种植+酿造+文旅”的融合链条年创收200余万元。一颗小葡萄,搭建起了葡萄架上的全产业链‌。

关键词:特色产业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