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塔子村81岁的亓光海老人步履蹒跚地整理着院落。屋内墙面蛛网般的裂痕,与老人脸上的皱纹重叠交错。“离了人不行啊!”弟媳郭爱林端着饭菜叹息。在塔子村,这位无儿无女的老人独居半生,直到一抹暖光照进黯淡的院落……
今年一开春,塔子村的公示栏贴出一份公示名单:经党员群众代表会议表决,亓光海等两名孤困老人被确定为“暖心居”首批帮扶对象。
“暖心”从改造一间居室开始。施工队凿开剥落的墙皮,更换老化的电线,雪白吊顶下安放崭新的床铺。当亓光海第一次坐上蓬松的床垫,手指反复按压着,“满意啊!满意啊!”老人讷讷重复着,嘴角却止不住上扬。一旁的弟媳郭爱林笑着解释:“他不好意思说谢谢,可心里欢喜着呢!”
莱芜区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国家试点,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将“五为”志愿服务具象为“出行、清洁、陪伴、救急”等十项精准助力,继“学生驿站”之后今年又创新推出“暖心居”项目,发动社会公益力量,为孤困老人修缮房屋,疗愈陪伴,暖“心”又暖“居”。
“暖心居”的温暖远不止于房屋改造,牛泉镇鹁鸽楼村的陈啟业老人也是这个项目的受益人之一。暖阳透过窗户照在陈老家新粉刷过墙壁的卧房里,显得格外明亮。济南嘉信公益服务中心志愿者宋宏伟正弯腰给老人整理床铺:“我们过年过节就会来帮老人打扫卫生,一块儿包包饺子,陪老人拉拉呱啊”“现在啊,都不愁吃不愁穿了,老人没有孩子,最缺的就是能有人和他们说说话,热闹热闹。”莱芜区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柳克民补充道。
“暖心居”项目推出后,受到莱芜各界人士的关心关注。滨河小学的孩子们通过义卖物品筹集3.9万元,嬴城产发、华立印务等企业捐资4万余元,到目前筹款总额逾10万元。每一分钱都精打细算,从刷墙、吊顶到家具更新规整,莱芜区委宣传部联合志联会实地勘察,按“一户一策”制定帮扶方案。
从“旧居”到“优居”,“暖心居”不仅为孤困老人筑起“温暖港湾”,也让广大群众在真情实感中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文明实践实体化项目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让老人感受社会的温暖。目前,崭新的“暖心居”在高庄、牛泉等街镇已陆续落地。从首批72户示范间起步,济南莱芜区正将温暖延伸至1876户孤困老人家中。一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春风,正为万千“亓光海”“陈啟业”们重绘晚年暖色。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