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强则百业兴,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双循环重要节点城市,潍坊抢抓“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建成“公铁海河空”一体融合、运输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67公里、全省第3,铁路通车里程884公里、全省第1,24条航空海运航线通往世界各地,潍坊交通综合枢纽地位巩固提升;“县县通双高速”目标提前实现,青银高速中心城区免费通行,渤海路、宝通街快速路建成通车,架起了通往百姓心中的民生“连心桥”;潍坊港建成全国首个零碳港口,济潍高速成为国内首条零碳智慧高速,城市绿道2029公里,绿色出行占比70%以上,潍坊交通节能降碳发展步伐愈发坚实。
轨道所向,皆是未来。路在脚下,诗在远方。话虽如此,但当我们还在把目光投向没有抵达过的地方时,潍坊已经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2024年,来自国内各地的9645.7万游客,为潍坊创造出938.79亿元的国内旅游收入,分别比“十三五”末增长89.2%、84.4%。一连串数字正指向一个事实:这座文脉绵长的山海之城,已经成为不少游客的出游首选。
“东坡行旅”文物主题潍坊游径、郑玄研学游、陈介祺金石博物馆,潍坊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名人文化IP;联合国非遗项目增至3项、全省第1,“潍坊象化石展”火爆出圈,文化“两创”、以文兴业走出新路径;“海洋大集”“黄河大集”贯穿全年,84家博物馆、88处超然书房遍布城乡,为群众美好生活提供了更多可能。
人们常说“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的前提,首先是要能回答出“为谁发展、为何发展”的命题。
回望“十四五”这几年潍坊的发展成果,“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这一答案早已跃然纸上。
行走潍坊,你会看到坐在田垄边悠然自得的“新农人”,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解放了他们的双手和精力;自学英语的八旬老人依旧精神矍铄,孩子们在白浪河桥下空间的滑梯上玩得不亦乐乎;街头巷尾,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正是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城市发展绝非一场冰冷的“数字游戏”,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推进改革发展的落脚点的城市,才经得起百姓的检验、时间的检验。换言之,为人民而发展,发展才有价值、有意义。
站在“十五五”的门槛前,潍坊正以民生为卷,以实干为笔,书写一座幸福之城的下一个答案——潍坊的发展,注定既要标注在GDP的增长曲线上,更要铭刻在老百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里。
(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