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海高区利民医院,丛海波带领团队以骨伤显微外科领域创新为切口,同步推进数字化医疗建设,勾勒出“科技惠民”的生动图景。
“感觉挺好的,你转过身来,我看一眼……”早上七点半,威海高区利民医院内,丛海波已经开始一天的工作:查看术前术后的患者情况、为青年医生现场教学、做手术、看门诊……这样的日常,他坚持了40余年。从医至今,丛海波始终深耕中医骨伤显微外科临床、教学与科研一线,用扎实的医术为患者解除病痛。
患者邹积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我今年92岁,腰腿痛不方便,自从做了手术,各方面都挺好,腰腿也不痛了,走路也方便。”
而在临床工作之外,丛海波始终聚焦科技赋能医疗领域。近年来,他带领显微微创医疗团队积极开展医疗科技创新工作,完善5G远程医疗体系建设。团队开发“5G远程医疗系统”,完成5G+电磁辅助远程手术100余例,5G+电磁导航机器人在外科领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手术精度与安全性,还为机器人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实践经验,有力推动5G、电磁导航及机器人技术协同发展。
与此同时,丛海波创新提出“5G互联网+村村通公路网”的“两网结合”车上医院模式,将CT、X线、超声、心电、内镜、检验检查等设备和中西药房“搬”上移动医疗车,实现了现场检查、5G传输、院内诊断、现场取药、日间手术、医保即时结算的“一站式”服务。远程急救场景中,借助5G实时传输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如心率、血氧等)和高清视频,专家远程指导现场施救,使患者抢救成功率提升约20%-30%。在智能检测检验方面,移动5G智慧医院,通过5G网络的快速传输,减少人工记录时间,单个患者数据采集环节平均节省5-8分钟。
威海高区利民医院关节运动微创诊疗中心主任余志平表示:“有了5G+智慧医院,上下级医院能实时连线,偏远地方的老百姓也能通过5G远程,让大专家看病会诊,5G+移动智慧车上医院直接开到社区、企业、村居,在家门口就能看病,不用再往大城市大医院跑。这样一来,看病的时间省了,就医的成本也降低了,实实在在让老百姓感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让丛海波对骨伤治疗有了深刻认知和洞察力。他立足传统整骨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发展趋势,持续探索创新路径——从整骨八法到现代整骨十二法的技法迭代,再到“撬拨扩新,术像一体,智能导航,微创固定”现代整骨理念的提出,始终致力于打破传统诊疗局限。
为提升诊疗精准度与智能化水平,他带领显微微创医疗团队持续攻关,将整骨手法与电磁导航、数字化影像等技术融合,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骨伤精准术像一体化电磁导航机器人”。该机器人实现了整骨手法可视化、复位微创固定智能化,不仅提升了骨折复位微创内固定精度,还减少了医患的放射损伤,达到患者损伤痛苦小、恢复时间短、治疗效果好的目的,让传统骨伤诊疗从“经验依赖”迈向“精准智疗”。该成果凭借技术创新突破,荣获2024年度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填补了威海医疗卫生系统在此奖项上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