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友好城市,是世界各国地方政府通过协议形式建立的国际联谊和合作关系的城市。记者从1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截至目前,青岛已与53个国家的94个城市建立了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通过聚焦“四个维度”,突出地域特色,创新交往方式,成功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国际友城合作“青岛模式”。
自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以来,青岛市积极行动,主动与上合组织国家发展新的友城关系,截至目前,已与上合组织13个国家的18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或确立结好意向,友城数量、质量均实现历史性突破。特别是2024年1月,青岛市与撒马尔罕市结好首次由两国元首见签,实现了青岛45年友城工作历史性突破。
在深耕周边国家友城方面,今年4月,中央周边工作会议要求同周边国家深化全方位合作。发挥与日韩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的优势,通过高层互访、公务员交流、文艺团体演出等方式,持续深化交流合作,青岛与日韩友城结好进入快车道。截至目前,我市在韩国友城共8个,代表城市有大邱广域市、仁川广域市,与韩国6大广域市(相当于直辖市)全部结成友城关系。在日本友城共6个,代表城市有下关市、京都市。积极发展新友城,立足国家南南合作战略部署,以构建蓝色伙伴关系为核心,开拓非洲和太平洋岛国友城网络,开辟资源开发、蓝色经济合作新通道,构建南南合作新支点。开拓了基里巴斯泰奈纳诺市、瓦努阿图卢甘维尔市等2个太平洋岛国友城,本次交流月期间将与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市签署结好协议,为后续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聚焦经贸联动,构建立体化“合作网”。青岛市全力打造了“友城合作·共创未来”对外交流品牌体系,截至目前,在该品牌活动框架下已举办了系列活动近200场,有效推动了青岛—曼海姆“中欧班列”、青岛—撒马尔罕“上合快线”开行,促成了上合示范区与上合组织国家多家园区开展双园互动、相互赋能。搭建了友城双向赋能平台,聚焦全市中心工作和产业能级,借助友城访青契机,相继举办青岛—下关经贸交流会、青岛—拉各斯经贸交流会等系列友城间的经贸、企业对接会,促成一批务实合作成果落地,助力海尔、海信、青啤等重点企业便捷出海开拓国际市场。拓宽了招引资源渠道,深挖友城项目招引潜力,统筹安排青岛市代表团赴国外友城举办曼海姆—青岛友城经济圆桌会等经贸对接活动,走访头部企业、开展产业推介、涵养重要人脉,推动罗马尼亚工商联合会驻山东代表处、圣彼得堡(山东)商务信息中心等项目相继落户青岛,链接全球市场。
深耕海洋合作,聚焦全市“4+4+2”现代海洋体系,打造“友城+海洋”“友城+港口”“友城+科研”的合作模式,邀请友城市长参加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城市大会,推动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滨之城”平台秘书处落户青岛,促进青岛港与比雷埃夫斯港等国外港口缔结友好港关系,友城间蓝色伙伴关系持续增强。
创新体育外事,构建“赛事+交流+产业”三位一体的体育外事新格局,以体育激活友城交往新活力,协助引进世界单项体育组织在中国首个落地的非官方体育机构——世界羽联青岛国际交流中心。擦亮“帆船之都”这一城市IP,青岛与法国布雷斯特、西班牙巴塞罗那等多个友城签署帆船互访交流协议,打造“足球外交”合作模式,推动青岛与韩国多个足球俱乐部U15和U13梯队与FC青少年足球队进行交流,以体育架设了中外民心相通桥梁。
融合文旅资源,创新构建“友城+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将海洋文化、啤酒文化等城市IP有机融入国际交流,先后合作举办天涯共此时—青岛之夜埃及文旅推介会等活动,立体呈现青岛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传播城市文化魅力。
在促进国际交流方面,创新搭建“青春青岛”友城青少年交流平台;首次创办中日韩(友城)青少年交流月活动,涵盖足球赛、艺术团、夏令营等10余项特色活动,持续扩大青少年交往活动的影响力。全力打造“友城+友校”人文交流活动,助力全市中小学校缔结国际友好(姊妹)学校456对,组织师生互访300余人次,参与交流的师生及家庭超过2000人。
(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