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104人“领军”“拔尖”!青岛,让人才变量成为发展最大增量

104人“领军”“拔尖”!青岛,让人才变量成为发展最大增量
2025-07-15 09:09:3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人才蔚起,国运方兴。

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形势,青岛高质量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业务“尖兵”、技术“领雁”。

近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关于公布2025年度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聘用资格人选的通知》《关于公布2025年度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三级岗位聘用资格人选的通知》,确定刘翠等6名行业领军人才为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聘用资格人选,李现勇等98名行业拔尖人才为专业技术三级岗位聘用资格人选。

就本质而言,评聘专技二三级专家是通过“精准激励”“分层赋能”,将个体专业价值、行业发展需求与城市战略目标深度绑定——

于青岛而言,这不仅是人才数量的积累,更是人才质量的跃升,最终服务于“以人才驱动发展”的核心逻辑;于个人而言,则是通过“行业领军”“行业拔尖”的标签化定位强化价值认可,激励人才持续深耕专业领域。

从人才存量看,截至目前,青岛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现聘专家48人,专业技术三级岗现聘专家465人,专技二三级岗现聘专家总量达513人,人才规模在省内城市中稳居前列。

本年度评聘的104人涉及教育、卫生、教育、农业、工程、文化等多个领域,经过个人申报、单位审核、主管部门及各区市的逐级推荐,采取异地综合盲评的方式产生。这些在各自领域取得突出业绩的行业精英,未来将在城市科技创新突破、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等关键环节发挥引领、驱动的核心作用。

人才资源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一个地区最根本的优势。此次评聘将进一步壮大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队伍,为青岛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有力的人才动能。

集聚“关键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

专技二三级专家的数量与质量,是城市人才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之一,直接影响城市产业升级与公共服务水平——

特别是在实体经济、民生领域相关的重点产业中,专技专家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能高效赋能企业、优化公共服务,进而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而这也正是此次事业单位领军人才的遴选,青岛坚持需求导向,朝重点专业、重点学科、关键岗位和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倾斜的原因所在。

所谓“领军”,既是技术突破的“领航者”,又是资源整合的“枢纽者”、行业发展的“定标者”。

孙为晨在做成果报告

获聘的6位领军人才中,有1位来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服务业。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信息工程所所长孙为晨,在全国率先组织完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实景三维青岛建设”项目,牵头编制全国首套地方系列标准,打造了“实景三维中国”建设“青岛模式”,连续两年实现成果转化合同到账额均超7000万元;

崔西展与学生一起

有3位来自教育领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躬耕职教37载,把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课业跟着产业走”,培养了大批企业“用得上、离不开、信得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刘翠给学生讲解题目

青岛三十九中正高级教师刘翠,同样从教30余年,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一系列荣誉等身的她,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催化剂”,三十载初心如磐,坚守不变;

孙睿在为学生讲解

青岛九中党委书记孙睿,是一位从不疲倦的“教育创新设计师”,以“森林育人生态”系统打造特色、精致、品质的学校价值,建设影响学生终生的学术型现代化学校;

此外,有两位领军人才来自医疗领域。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病理诊断中心主任兼分子病理科主任张云香,是省重点学科、省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主持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

张云香在进行病理检测

青岛市市立医院呼吸学科杰出医生刘学东,积极推行“下呼吸道病原快速检测技术”,精准的病原学检测技术、精准的抗感染治疗。他们都在所属专业领域捍卫着最重要的生产力——国民健康,用实绩实践着“医者仁心”

医者仁心精诚为医的刘学东

紧盯发展之需,搭建用武之地。这些专业技能“领军者”们,引领人才集聚、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推动产业链升级,是驱动城市创新力跃升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是青岛人才库中至关重要的关键增量。

催生“头雁效应”,推动科技创新

破除求全责备的桎梏、摒弃论资排辈的陈规,通过精准匹配人才与岗位职能,最大限度激发潜能、释放智慧,这始终是青岛唯才是举、选拔任用高层次人才的核心遵循

如果说,二级岗“领军”人才是各领域的学术权威、技术标杆,那么三级岗“拔尖”人才就可比作技术应用的“攻坚手”,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加速打通科技创新链条的“最后一公里”。

王天青与技术团队研究规划编研项目

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王天青,作为主要负责人带领技术团队完成了青岛首部多规合一、陆海统筹的《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为青岛未来15年的发展锚定科学框架;

丁鹏辉做报告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副院长丁鹏辉,完成了国内首个全市陆海一体大比例尺测绘项目,为海洋经济、海岸带开发等战略提供了最基础却最关键的地理“语言”;

刘玉军在做技术指导

青岛西海岸新区农业农村局正高级经济师刘玉军,将23项农业技术转化为田间“金种子”,不仅破解了现代农业的技术堵点,更以“政产学研育”平台串起技术推广链;

李元超在给学生讲解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教师、高级技师李元超,在学院牵头成立了中央空调工程技术工作室,这一“创新孵化器”近年来以技术硬实力获得10余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

这些在各自领域深耕的“头雁”,正是青岛人才矩阵中最醒目的坐标。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高层次人才是青岛在迈向更高能级城市、参与更激烈国际竞争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青岛落实“人才强青”计划的关键着力点。

特别是在全球创新版图加速重构、竞争优势持续迭代的当下,高质量发展理念已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肌理,青岛当以战略定力锚定“人才向新”方向,向创新要动力、向科技要活力、向人才要新质生产力

纵览此次评聘的“领军”“拔尖”——有人立标准、有人打基础、有人促转化、有人育新苗,他们共同织就着青岛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网络。

完善“分类评价”,优化人才治理

从国家层面看,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升级、构建新质生产力,均依赖于一支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的创新人才队伍;从城市实践看,让人才与岗位精准匹配,不仅可以实现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贯通,更推动了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而作为创新链条的“关键节点”与公共领域的“引领者”,事业单位的领军者、拔尖者无疑是城市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因此,青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放权松绑的大方向,不断完善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的制度保障体系——

只有机制公平,才能保证竞争公平,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高层次人才水平,真正实现利用岗位资源激发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服务城市建设。

自2021年启动事业单位二三级专业技术人才评选以来,青岛一直推进构建人才评价全链条制度体系,在量化、细节等设计上持续创新,颇费苦心:

人才评价导向与产业发展、城市发展高度契合——持续向能力业绩、创新价值和贡献实效上倾斜,突出“急需实用”的原则、“高精尖缺”的导向,“按需用材取材”;

在专技高等级岗位评聘条件上标准逐年细化——如,制定6项学术业绩标准和89条申报业绩条件,推行“代表作”评议等为人才评价建立起全方位、多维度框架,这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着公正公平的内在需求。尤其是盲评的评聘方式,更是实践着“唯才是举”的根本原则。

这一评测体系的有效运行,不仅显著加速了行业后备人才的成长进程,让领军引领、骨干支撑、青年储备的立体化人才梯队逐渐成形;更是借由评聘机制传递出青岛重才、用才、留才的明确信号:

既要有效吸引外地优秀人才向青汇聚,又要持续增强本地人才的归属感与稳定性,最终推动“人才集聚-产业升级-人才提质”的正向循环

这支“领军+拔尖”的专家队伍,是青岛科技创新的“最强大脑”、产业升级的“动力内核”,也是公共服务的“质量标尺”,他们必将以专业力量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可持续的“人才动能”。

(来源:青岛广电·回澜听涛公众号)



(责任编辑:张悦)
关键词:人才发展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