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莱芜的盛夏,草木葱茏,生机盎然。
7月12日,“山东人民印刷厂(代号709)”旧址,在这一天被赋予新生——莱芜709文化产业园正式开园。
行走在莱芜709文化产业园,空气中弥漫的不仅是草木的清香,更有一种跨越时空、被重新唤醒的历史厚重感与时代激情。
尘封记忆的钥匙——从“铅与火”到“声光电”
“接过这张‘厂区工作证’,如同握住了开启时光之门的钥匙。”开园首日,首批游客在焕然一新的游客服务中心领取了仿制工作证。这枚小小的道具,瞬间将游客拉回那个“备战备荒为人民”激情燃烧的岁月。
1970年9月,响应国家“小三线”建设战略,山东人民印刷厂在莱芜塔子村扎根。在这里,第四套人民币、第五卷《毛泽东选集》从这里走向全国,更肩负着1977年恢复高考后连续五年山东省高考试卷的印制重任。
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厂区保留了最完整、最原汁原味的工业风貌。高大的生产车间、整齐的员工宿舍、随处可见的标语墙,无声诉说着那段“白天排铅字,晚上唱红歌”的集体青春。
莱芜区与山东文旅携手对709修旧如旧、二次升级,让“三线故事”走出岁月尘封的老厂房,重新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全面系统介绍“小三线”的主题纪念园。这不仅是一场“工业遗址”向“文化地标”的内涵蝶变,也是一场“单一业态”到“多元融合”的产业蝶变,更是一场“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的多赢蝶变。
盘活工业遗产的当代价值,让厚重的精神积淀释放文旅融合潜能,是莱芜709文化产业园的核心所在,更是对“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深情致敬与时代传承。
永不落幕的剧场——沉浸式触摸时代脉搏
园区内,历史不再是橱窗里的静态展陈,而是一场全民可参与的沉浸式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