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白佑英通过社区培训考取育婴师证,月增收5000元;23岁的待业青年小林在社区夜校“蝶变”为短视频创作者,实现技能就业;张家楼农民黄秀芹放下锄头拿起画笔,变身签约画师,月均创收3000元……
近年来,青岛市依托遍布城乡的400家“就享家”乐业服务站,加速构建“家门口”培训就业服务闭环,不断拓展技能培训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深度融合的新场景、新路径。如今,便捷多元、触手可及的职业技能培训,正日益成为青岛劳动者端稳“饭碗”的关键支撑。
乡村课堂:数据找上门,送技解民需
在即墨区通济街道的技能培训微课堂上,二十余名村民正聚精会神地进行母婴护理实操演练。“政府搭台、居民点单,我们把70多门‘接地气’的实用课精准送达233个村居。”区人社局王晓娟介绍,该区创新“数据找人+社区吹哨”模式,深度对接农村转移劳动力,特别是大龄失业人员的迫切需求,已开展“培训进万家”公益培训逾1.1万人次。母婴护理、养老照护、电商直播等课程门槛低、见效快,手握一技之长的“熟手”在市场上炙手可热,培训促就业效果显著。55岁的白佑英便是受益者:“学会育婴技能后很快就上了岗,一个月能挣5000元,俺更有底气了!”据悉,该模式已成功助力上千名大龄失业人员重返职场,“送技上门”有效盘活了闲置劳动力资源,精准破解了“缺技能”的就业困局。
社区夜校:打造“充电站”,点亮新赛道
夜幕降临,市北区“乐业市北”社区夜校座无虚席,学习热情高涨。三十余部手机屏幕前,学员们正在导师指导下全神贯注演练视频剪辑技巧。“运镜要紧扣观众情绪节奏!”“社区导师”正为23岁的待业青年小林点拨关键要领。通过三个月的系统培训,小林已成功蝶变为某热门平台拥有上万粉丝的优质创作者。他深有感触:“在新经济浪潮中,过硬的技能才是个人发展的‘硬核竞争力’。”市北区采用“政府补贴+自费提升”的灵活机制,推动夜校深度融入社区、园区、楼宇,全力构建“15分钟技能培训圈”。2023年以来,已密集推出AI实训、直播电商、咖啡调制等30余门紧贴市场脉搏的热门课程,累计培训超8000人次,为青年群体投身未来经济开辟了广阔赛道。
农民画室:拿起“油彩笔”,绘就共富图
走进绿泽画院,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达尼村农民画师黄秀芹正全情投入,按订单要求精心绘制油画。作为签约画师,她利用农闲时间创作,月均增收3000余元。她感慨道:“前半辈子围着土地转,真没想到后半生还能靠画画吃上‘艺术饭’!”为深挖乡村文化潜力,助力村民就业增收,在西海岸新区人社局和张家楼街道实施的精准“滴灌式”培训过程中,达尼村与绿泽画院于2023年联手创办农民画校,免费向村民教授油画技艺。经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村民可签约成为画院画师,实现灵活性就业。黄秀芹作为首批学员,成功与绿泽等画院签约,是“放下锄头拿画笔,多元增收拓新路”的鲜活典范。据统计,画校开办以来已免费举办4期培训班,特邀新区美协、文化馆及绿泽美术馆专家亲临授课,累计培训村民100余人次,成功孵化20余名农民签约画师,建立了可持续的订单化收入模式。近两年,西海岸新区受益于精准“滴灌式”培训的农村转移劳动力的重点群体达4900人次,不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更有力激活了乡村文化产业,生动绘就了一幅技能赋能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的锦绣画卷。
下一步,青岛市人社局将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动,以“资源共享、精准匹配、闭环服务”为核心抓手,依托“就享家”服务站网络,常态化开展重点群体技能需求调查,动态更新培训课程,持续推动技能培训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深度融合,让更多劳动者在家门口就能便捷提升技能、实现高质量就业,稳稳端牢属于自己的“技能饭碗”。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