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上半年医疗保障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德州市医保局局长何新梅,市医保中心主任刘丽丽,市医保局待遇保障科科长冯玉梅,市医保局医药服务和价格管理科科长李静出席,介绍德州市2025年上半年医疗保障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在德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医保局秉持“医保为民”宗旨理念,扎实推进全市医疗保障事业创新发展,医保钱包国家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医疗救助等多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的医保获得感不断增强。6月23日,市医疗保障局被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13个部委局授予“全国平安医院建设表现突出集体”荣誉称号。
一、基金保障趋势向好
今年1—6月份,全市医保基金总收入38.86亿元,总支出46.07亿元,累计结余73.52亿元;其中职工医保基金总收入23.49亿元,同比增长6.68%,总支出19.91亿元,同比增长3.54%,当期结余3.58亿元,累计结余50.47亿元,可支付月数21.5个月;居民医保基金收入15.37亿元,总支出26.16亿元,预算执行率54.81%,累计结余23.05亿元,可支付月数5.3个月。但由于居民基金预算执行率过半,结转上年应支未支基金,上半年支付率降低,医疗机构当期收支缺口大,有压力。为提高居民基金保障能力,市医疗保障局上半年加大参保征收,适度调整待遇政策,加强基金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居民基金需求下降,保障能力提升。1—6月,居民本地医疗费用项目支出(含基本统筹、大额大病)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95亿元,其中住院减少3.51亿元,门诊慢病减少0.17亿元;异地就医减少0.47亿元。
二、三医联动加快推进
一是深化“三医联动+中医药”改革落地。上半年,落地药品耗材集采药品新落地3批次172种,接续96种;耗材新落地5批次19种,接续6种;节约费用7.55亿元,累计节约费用54.53亿元;持续打造德州医保支持中药特色专科建设省级示范点,深入推进中西医“同病同效同分值”,219个病例通过审核,向16个医疗机构奖励资金25.86万元;扩大中医日间病房定点医疗机构范围,由原来的81家增加至115家。二是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自2025年1月1日起,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915项,新公布医疗服务项目929项,提升医护人员劳务价值,鼓励医疗机构开展新诊疗项目。三是支持“德州惠民保”商业保险发展,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截至6月底,2025年度“德州惠民保”累计参保33.48万人。
三、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一是优化医保结算流程。开展医保基金即时结算,将结算周期缩减至15个工作日。二是强化定点医药机构管理。出台协议协同管理实施方案、经办规程,强化基金审核、目录更新维护、人员资格管理,构建多部门联动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动态管理全市4179家定点医药机构。三是积极推进参保扩面工作。落实参保长效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压实属地责任。2025年,全市参保507.4万人;持续推进断保攻坚行动,今年新增参保4.95万人。四是完成医保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多元化推进就医费用报销“一件事”事项,支持在各级大厅线下“只进一门”、线上“一网通办”、咨询投诉12345热线“一线应答”,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备案等数据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区域共享。今年上半年,就医费用报销“一件事”线上办件量1220.45万件,大厅办件量2.73万件。五是推进“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打通医保与医院、卫健、税务之间的信息壁垒,畅通津贴发放流程,实现生育医疗费、产前检查费用“一站式、一单制”结算,已实现为在本地生产的参保女职工自动发放生育津贴。今年上半年,全市共为8178名女职工发放生育津贴7318.8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