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色酒花翻腾漫溢,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在焰火绽放中如期而至,当节庆的欢腾气息与青年人才的职业梦想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绚烂火花?
为加大青年人才招引力度,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就享青春,智酿未来”为主题,首创“就业人才服务+节庆文旅IP”工作模式,在啤酒节期间开展一揽子宣传和就业创业服务活动,将人社工作嵌入啤酒节各大会场、小麦岛、大鲍岛等文旅集聚场景,全面释放城市招才引智的满满“城”意。自7月18日啤酒节开幕以来,全市已举办各类就业创业宣传服务活动14场(次),发放各类宣传物资千余份,服务人数超5700人(次)。
政策宣传从“直线输出”转向“亲和实用”
为贴合青年群体“掌上获取、即时触达”的使用习惯,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创新推出了两个宣传载体:一是“政策便利贴”,将集成《就业扶持》《创业赋能》《人才礼遇》三张清单的“青岛市就业创业政策宣传二维码”张贴在啤酒节各会场大棚、服务台(点)等区域,实现扫码即查、即知、即用;二是“人社清凉扇”,将上述二维码与啤酒节元素、城市风貌巧妙融合制成夏季清凉扇,密集投放至节会现场和网红打卡地,让人们在摇扇纳凉时自然接收政策信息,通过更具亲和力的复用场景实现政策传播裂变效应。
服务场景从“固定站点”转向“全域沉浸”
随着啤酒节主、分会场的全面启动,就业服务网络也在同步延伸。各区(市)通过建立“就享家”乐业流动服务站、人才大篷专区及“198大学生流动服务站”,将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创业咨询等刚性服务植入节会“微场景”。崂山区、西海岸新区组织业务骨干在啤酒节主会场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活动,针对有求职创业、技能提升需求的青年群体,现场解答有关政策。市北区在李村路啤酒主题花园、啤酒加“油”站、“青岛啤酒交易所”等网红打卡地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将公共服务转化为游客可感知、可参与的趣味体验;市南区针对啤酒节期间大量临时用工需求,专门梳理了灵活就业支持政策并组织现场宣讲答疑,为参与啤酒节服务的劳动者吃下“定心丸”。胶州市通过各类新媒体平台,广泛发布一系列就业创业政策服务宣传资料,发布一周内浏览量破1000次。
长效机制从“节庆引爆”转向“品牌沉淀”
啤酒节的聚光灯效应,恰是青岛布局人才引聚链条的最佳时机。据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透露,本次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将与即将开展的“百所高校千名博士青岛行”、“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等重大活动紧密衔接,其中“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活动还将在啤酒节会场举办,由此逐步形成“节庆引爆-延伸开展-品牌沉淀”的链式宣传效应。这种“节会搭台、服务唱戏、长效跟进”的三段式打法,正成为青岛就业人才服务领域运用流量效应的重要探索。
在这场创新实践中,青岛实现了三点转变:服务载体上,用“实用宣传品+场景化触点”取代传统说教式宣讲;资源整合上,借千万级文旅流量为人才服务赋能;品牌协同上,以“啤酒节”超级IP重塑城市青春形象。正如青岛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所言:“当青年人才在举杯畅饮时邂逅职业机遇,在感受城市烟火气时读懂发展潜力,这场‘双向奔赴’便已悄然发生。”此刻的青岛,正用啤酒杯中的泡沫托起人才的星辰大海。
(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