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政务大厅内,三面鲜红的锦旗格外引人注目。中国一重、山东通裕重工和青岛六合迅捷物流三家企业代表不约而同前来致谢,锦旗背后,连着10批次“巨无霸”设备的畅通前行,也见证着德州这座“九达天衢”之城破解大国重器“出行第一关”的暖心故事。

在山东通裕重工厂区,一件直径超5米的巨型锻件整装待发,这是某风电项目的“心脏”部件。“我们能为国家项目造出‘金刚钻’,却常被‘出门难’绊住脚。”公司运输调度员张远的感慨,道出了重型装备制造企业的共同难题。以青岛六合迅捷承运的压力机横梁为例,这台“巨无霸”货车总长113米、宽5.5米、高4.95米,转弯时需要占用六个车道。“这不仅是开车,更像是在下一盘复杂的棋。”一位有二十年货车驾龄的老司机坦言道,每一步都涉及多方协调,沿途的桥梁、收费站都是必经“关卡”,延误一天就可能导致项目现场数百人停工,损失巨大。
转变始于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推行的“交通运输服务大走访”。在这场以“走进企业、直面问题”为主题的专项行动中,工作人员实现了从“坐等审批”到“上门服务”的深刻转变。“我们不再满足于在企业递交申请后开展审批,而是要主动推开门、走进厂房和停车场,在企业产生运输需求的第一时间就介入服务。”该局审批四科王敏深有感触地说。她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走进中国一重生产基地时的场景:偌大的厂区内,一件件“国之重器”正在组装,但企业运输负责人却为“出门难”愁眉不展。
正是这次走访,让王敏成为了山东通裕重工的“专属联络员”。她的工作内容远远超出了传统审批的范畴:在产品出厂前主动对接企业运输计划,提前梳理运输线路;利用审批系统数据优势,她为企业预审申报材料,将问题解决在申报之前;遇到特殊路段她协调交警、公路等部门工作人员,一同前往现场勘查桥梁限高、弯道转弯半径等实际通行条件。

“过去是企业围着审批转,现在是我们追着需求跑。”王敏表示,这种“专属联络员”制度不仅覆盖了青岛六合迅捷物流,还为20余家重点运输企业建立了“一对一”联络机制。针对企业运输变压器、锻件、收割机等紧急任务,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还会量身定制“一企一策”审批预案,真正实现了“申报即审核、有需即响应”的服务承诺。这种主动靠前的服务模式,让企业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青岛六合迅捷物流李伟表示:“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不仅帮我们缩短了审批时间,更重要的是他们凭借专业眼光,提前发现了许多我们忽视的通行隐患,这种‘管家式’服务真正做到了我们心坎上。”
聚焦大件运输全流程,德州推出大件运输“一件事”集成改革,将公路超限运输许可、特殊车辆城市通行审批、临时号牌核发等事项整合办理。通过要素整合、流程再造和数据共享,整体办理时限由20个工作日压减至10个工作日;除III类大件外,超限运输许可全面转为即办件;审批环节从6个精简为1个;申报材料由21份减至12份;企业跑动次数从平均3次降至1次。
同时,针对大件运输的不同复杂度,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创新建立“301”响应机制,根据运输复杂程度采取“I类即时办、II类快速办、III类专业办”模式,实现30分钟内响应、1个工作日内办结。上半年,全市办理大件运输许可20723件,网办率100%,审批时限压缩40%以上。“现在网上提交申请,人还在路上,许可证就已批好。”青岛六合驾驶员刘师傅说。
“对于总重超200吨的‘超级大件’,我们还组建专家联合团队,联动交警、公路部门开展桥梁承重评估与线路勘测,科学制定护送方案,确保运输全程安全可控。”德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批四科科长潘洪杰表示。
从厂区到运输目的地,从纸质材料到全程网办,从企业跑腿到部门协同,德州以审批服务改革破解运输堵点,不仅为企业节省了时间成本,更筑牢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交通基石”。正如三面锦旗上的鎏金大字,这份“速度”与“温度”并存的服务,正让“九达天衢”真正成为大国重器的“畅行之道”。
(记者/贺莹莹 来源:大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