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当下最具发展潜力的赛道,绿色能源产业一定占据重要一席。在全球能源需求持续攀升与传统供给约束的背景下,加速发展绿色能源成为破局的必然路径。而随着能源结构深度转型,产业链各环节的重构与升级也随之加速,这为淄博市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今年,这条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卫蓝海博(淄博)又传来好消息。他们在SHS165-280Ah的基础上,推出SHS180-314Ah规格的半固态储能锂电池,这一规格的升级,意味着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单电芯容量更大,将满足电网侧、工商业等大型储能需求,也意味着“淄博造”固态、半固态锂电池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广泛。
作为国内首家实现固态锂电池产业化的企业,卫蓝海博(淄博)2022年落地淄博,2024年步入产量爬坡阶段,今年又研发出更大容量的新产品,短短几年实现节节攀升。当前,受制于液态锂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和寿命等方面的表现,新兴的固态锂电池产业可谓是一个黄金风口。卫蓝海博(淄博)为什么能率先实现产业化,抢占市场先机?
这得益于他们拥有国内安全系数最高、能力密度最大的电池核心技术。据卫蓝海博(淄博)总经理郑海龙介绍,他们的产品通过结合自主开发的固态电解质、原位固态化、多层涂覆、热复合等技术,兼顾了长循环寿命与高安全性。“企业产品使用寿命高于传统液态锂电池50%以上,循环寿命可达1.2万次,可以满足新能源发电存储、智能电网、电动船舶等领域的需求,已经应用在石油钻井平台储能等众多场景中。”郑海龙说。
以卫蓝海博(淄博)为代表,绿色能源产业领域的关键板块——储能电池产业逐渐成熟,成为产业链“招牌”。作为“链式招商”的核心企业,卫蓝海博(淄博)入驻后又招引来了原位固态化电解质生产企业蓝固(淄博),这两家企业与海博景能(淄博)等企业一起,串联起淄博市储能电池产业的上中下游,形成了从电解质、半固态锂电池电芯到半固态锂电储能柜和各类储能应用的完备链条,激发了供应、研发、市场紧密协同的“链式反应”,成为淄博市绿色能源产业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了解,淄博市储能电池产业上游为原材料及设备,主要包括锂原材料、石墨烯材料、电解液等;中游为储能电池制造,主要包括锂电池、铅酸电池等;下游为储能系统及场景应用,主要涉及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锂电池回收。这条产业链上涌现出永浩新材料、华夏神舟新材料、鑫旭集团、淄博火炬能源、科汇电力等一批优势企业,他们有的凭借硬实力长期霸榜全国产量第一,有的凭借产学研优势不断推出创新性产品,有的则靠着技术破壁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这些优势企业不断突破自我,强强互补,共同推动淄博市储能电池产业向高而攀。
除了储能电池,光伏也是淄博市绿色能源产业链上的关键板块。目前,我国光伏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技术迭代加速,国际贸易壁垒增加了市场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卷价格、上规模的方式并不占优势,各企业朝着效率提升、技术路线转型、材料创新等方向发展,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技术驱动”升级。
由此来看,依靠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是实现产业跃升的重要通道。今年6月,在上海举办的SNEC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展览会上,国民薄膜(淄博)带着他们的创新产品亮相。其中,CIGS(铜铟镓硒)柔性太阳能组件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这一组件采用先进的薄膜技术,重量较轻质晶硅组件还低70%,可应用于曲面屋顶、车载光伏、户外装备等场景。而另一款全球首发产品——大功率太阳能遮阳篷同样吸睛,这款产品将高效CIGS薄膜电池应用于遮阳篷表面,让遮阳篷在遮风避雨的同时还能稳定发电,功率可达1400W以上,能应用于庭院、露台、商业街等场景。产品一经发布就激发了客户的兴趣,许多客户现场表达合作意向。
竞争力强,是因为产品的技术实力过硬。CIGS柔性薄膜技术具备轻、薄、柔等特点,可以薄如蝉翼,也可以强如铠甲,突破了传统太阳能板笨重、易碎、安装受限的痛点,适配性强,只需简单贴合,便能在光照条件下实现万物发电,大大拓展了光伏技术的应用边界。
当绿色能源成为全球产业变革的新机遇,老工业城市正在低碳转型的浪潮中拓展出新的增长极。今年以来,淄博市绿色能源产业链聚力锻造产业强板,加大补链延链力度,链上企业不断突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为加速品牌势能跃升,淄博市将继续支持蓝固(淄博)、卫蓝海博(淄博)等已建成的电池材料、固态电池、大型储能装置项目拓展市场、释放产能,推动一批光伏发电项目加快实施,围绕打造电池及储能、光伏、热泵等新能源制造业全产业链,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以链式思维不断完善产业生态。
靠着精准把握行业发展形势和技术革新趋势,淄博市正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应用,在国内绿色能源产业赛道中抢占关键卡位。
(来源:淄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