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城市更新持续推进中如何迭代升级?老旧小区怎样褪去旧貌、重焕活力?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建设展现出哪些成效?这些市民关注的民生考题,看淄博如何认真“作答”。
民生为本抓改造
让“老家园”焕发新活力
7月24日,淄博张店区上海路以东、张柳路以北的西吕村城中村改造项目现场,12栋崭新的住宅楼已拔地而起。“目前11号楼、12号楼主体已封顶,项目总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共566套房源。”山东金弘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伊伟指着施工现场介绍道。
据了解,这片占地57.8亩的西吕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是今年淄博市重点推进的民生工程。过去,这里基础设施陈旧、功能配套不足,居民们对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十分强烈。如今,随着工程稳步推进,预计2026年12月竣工验收后,老百姓的“安居梦”将照进现实。
为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淄博成立了专项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正全力以赴推进项目申报与资金争取。2025年,1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将让7714户居民圆“新居梦”。创新推出的“四方监管”账户与“四个印鉴章”资金管控模式,被省委改革办推广,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工作专班的“穿透式”审查与时序进度档案,更让项目推进既快又稳,让群众心里踏实。
前几天,临淄区齐都花园小区的居民们也尝到了改造的甜头。小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通过社区大集搭起改造用材平台,鼓励大家把破损的老式窗户换成节能环保的断桥铝窗。截至目前,已有500户完成更换,透亮的新窗户不仅挡住了风雨,更暖了居民的心,赢得连连点赞。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的“重头戏”。作为全国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淄博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2021年至2024年累计改造166个项目,惠及16万户居民,改造面积近1400万平方米;2025年计划改造的20个项目,将推动1.5万户家庭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
改造中,14类28项基础内容的“必改清单”干货满满,既拆除违建、实施雨污分流,解决外墙漏水、管道老化等“里子”问题,也着力美化环境、焕新颜值,兼顾“面子”提升。更重要的是,通过入户走访、线上问卷等多元方式让居民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确保每一项改造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让“老家园”真正改到大家心坎上。
品质提升强内功
城市功能迭代升级
城市更新不仅要“改旧”,更要“提质”。“以前一下雨,路面就积水严重,根本没法好好走路,生意也跟着受影响。现在可好了,路面平整,积水没了。”日前,山东博发综合批发市场的商户刘先生喜笑颜开。据了解,王舍路部分路段,尤其是重庆路至南京路低洼区域,长期以来一直是雨季积水的“重灾区”。2025年7月9日,随着王舍路(北京路—柳泉路)排水管道改造工程全线恢复通车,困扰这一区域多年的雨季积水问题终于得到根本性治理。
2025年,淄博正以68个城建重点项目为抓手,让城市功能在持续优化中不断跃升。交通网络上,城市快速路“串线成环”加速一体化进程,中润大道提升、华光路慢行一体等工程让市民出行愈发顺畅;地下管网改造实现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地下管网管廊及设施改造实施方案》将持续推进排水、燃气等领域升级,为城市安全运行筑牢根基。同时聚焦“微改造、大民生”,校园周边过街天桥、斑马线安全升级等项目,用细致入微的设计守护着群众的安全感。
在完善“硬设施”的同时,城市的“软环境”也在悄然焕新。日前,华光路与上海路西南角的改造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公厕、景亭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主要苗木栽植到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这个占地不大的街角空间,将凭借独具匠心的景观设计和贴心的便民设施,成为市民驻足休憩的新选择。
前不久,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发布《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可复制经验清单(第二批)》,淄博西五路带状公园案例成功入选,为全国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提供了宝贵示范。
成绩的背后,正是淄博依托其特有的生态优势,在全域公园城市建设中持续深耕的结果。
作为典型的组群式城市,淄博城乡交错、布局舒展,城区间大面积的乡村、旷野及山水林田湖等资源,为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奠定了丰厚的生态本底。自2021年启动全域公园城市建设以来,淄博市累计实施718个项目,因地制宜建设或改造出一批功能适用、景观宜人、舒适便捷的公园,涵盖郊野公园、街头游园、口袋公园、文体公园、水系公园等多种类型。
多元联动促协同
品质民生再升级
城市更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实现多领域联动发力?今年3月,“好房子”概念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城市建设与更新指明了新方向。而紧随其后,山东于4月16日、6月9日先后两次将探索“好房子”建设路径的重要会议放在淄博召开。
“好房子”俨然成为淄博新的城市名片。从图纸转化为民生实景,淄博已打造省级高品质住宅示范项目14个,多个项目获得詹天佑奖、广厦奖、泰山杯奖等荣誉。数据显示,1至6月份,淄博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68.5亿元,完成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55.8万平方米。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燃气、供热等生命线平台的精细化调控,正为城市更新注入“智慧基因”。这不仅体现在技术平台的升级上,更深入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配送更正规了,也更方便了,每次送气都做一次检查,用得也放心多了。”在位于周村区北郊镇的一家餐馆内,山东齐燃燃气有限公司送气工将瓶装燃气的流转信息、服务信息等上传至淄博市瓶装液化石油气配送服务管理平台。
而针对老旧小区的用气安全,淄博同样下足了功夫。为进一步消除老旧小区居民用气安全隐患问题,全市将运行15年以上(2007年以前建成通气)、未安装燃气泄漏报警装置且燃气管道锈蚀严重的老旧小区天然气居民用户,全部纳入老旧小区户内燃气设施改造工程。
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政策技术双向发力,绿色建筑在淄博的沃土上加速生长。2025年上半年,淄博市绿色建筑设计达标率100%,绿色建筑竣工157.33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38.9万平方米,占新开工民用建筑面积的40%以上。
绿色建材家族持续扩容,今年已有4家企业的6个产品通过国家绿色建材认证,淄博市累计达20家37个产品。绿色低碳建设同样多点开花,1处省级新型智慧城市试点、1处钢结构住宅试点区,2处绿色生态示范城区、3处示范镇相继落地,13家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企业投产,产能足以支撑500万平方米以上建筑需求,优质项目不断涌现。
7月24日,金城荣基臻岳项目五期施工现场,塔吊长臂挥舞,精准吊起预制楼梯、预制叠合板等大型构件,施工人员对照图纸将构件按编号对位入座。“现场吊装就位后,上部再浇筑一层混凝土叠合层,新旧混凝土紧密咬合,形成整体承重楼板。”作为淄博市今年入选的绿色建材认证企业,山东彤泰儒创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梁彦鹏介绍,这一工艺能减少70%以上的现场支模、绑筋作业,工期也能大大缩短,而且工厂标准化生产让板面平整度误差在毫米级,不容易开裂,房子质量更好。
这种高效环保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场景,正是淄博在城市更新进程中推动绿色发展的生动缩影。
从老旧小区的蝶变焕新到城中村的破茧重生,从地下管网的升级改造到城市功能的优化提升,从公园城市的蓝图铺展到绿色建筑的广泛落地……淄博正以城市更新为笔,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不断描摹着更鲜活的图景,增添着更厚重的底色。
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以文化赋能的关键,正在于立足地域特色、做到因地制宜。踩在颜神古镇的青石板路上,阳光透过老槐树的枝叶洒下斑驳光影。这片曾“炉火映红半边天”的古窑区,如今成了淄博最火的文旅地标之一。
“好吃、好玩、好看、有意思”,淄博朗乡古窑村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增铭的话直白却精准。城市更新到了深处,拼的从来不是推倒重来的“魄力”,而是对文脉的敬畏与活化的智慧。颜神古镇的动人之处,正在于它没有把老窑址、老街巷变成冰冷的“标本”,而是让设计师保留了原始的街巷肌理,让老墙的斑驳、窑炉的沧桑与当代艺术装置自然交融,让“古”与“今”在指尖相遇。
而对居民来说,城市更新的意义具体可感:或许是规划有序的停车位,或许是花木葱茏的口袋公园,或许是畅通洁净的排水管道,又或是一扇保温明亮的窗户……每一处细微改变,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深深向往。
(来源:淄博日报,记者董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