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化工产业“上半场”是基本满足人民衣食住行和国民经济配套基础原材料的需要,“下半场”的主要任务则是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的更高需求。
8月8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卜新平受邀来淄博市,围绕“化工新材料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作专题授课,为淄博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把脉定向。
淄博化工产业规模大、基础好、产品种类多、产业链特色鲜明,是淄博工业当之无愧的“顶梁柱”“压舱石”。目前,淄博已经形成石油化工、精细化学品、化工新材料三大产业板块,聚烯烃、聚氨酯、氟硅材料、工程塑料四大特色产业集群,涌现出了一批领先的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成果。
技术突破是淄博化工的“硬核底气”。齐鲁石化茂金属聚乙烯、东岳集团氯碱离子膜及燃料电池膜、天辰齐翔己二腈、凯盛新材料聚醚酮酮等企业技术工艺打破国外垄断,解决了“卡脖子”难题。目前,全市有13家企业上榜2024年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淄博高端精细化工集群”连续两年入围中国百强产业集群,齐鲁化学工业区等3个园区进入全国化工园区综合百强。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行业也迎来新的挑战。当前,面对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乏力的大环境,化工行业经营、利润等指标持续处于低位,行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大国博弈的不确定性、绿色低碳转型挑战、产业链供应链待完善等新形势下,化工行业迎来新的变局。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成为世界能源转型的主导力量,化工新材料发展下的高技术领域成为竞争主战场。”卜新平对当前化工行业形势作出分析。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特种工程塑料、电子化学品等高端化工新材料的需求,这也给当下的淄博化工行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如何在化工新材料产业迅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的当下掌握主动权?卜新平现场给出了解答。
“要在重研发、补短板、锻长板、提品质、创品牌上下功夫。”卜新平认为,对于淄博化工行业来说,首先要聚焦市场优势锻长板,进一步做优做强做精、鼓励兼并重组,提升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同时,要通过补短板加强技术创新与研发,丰富产品品种,满足下游产业升级的新需求。此外,要塑造新优势、拓展新赛道,强化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培育新增长点。
一场培训下来,与会者收获颇丰,不仅对化工行业有了深刻了解,也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为清晰、深刻的认知。
“此次培训从大行业的发展背景、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意义、‘十五五’发展重点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化工新材料产业的融合等诸多方面作了详细讲解,并结合淄博产业发展基础和产业需求,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对我们下一步的工作谋划,对指导化工新材料企业、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亮云表示。
作为全国含氟聚合物化工龙头企业,山东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的转型实践具有示范意义。总经理陈越表示,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材料性能的更高需求和要求,未来将加大公司含氟聚合物在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深化在淄博及山东省产业布局的协同,为区域经济提供更强支撑。
化工产业的“下半场”不仅是挑战,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当前,淄博已经准备好从传统化工向新材料产业的跃升。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持续加大、科研创新投入的不断增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的日益紧密,淄博化工产业正实现从“量”到“质”的进阶。
(来源:淄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