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工作的张存宝
近日,淄博华创精细陶瓷有限公司的成型车间里,车间主任张存宝正给陶瓷坯体装夹上活。他左手扶着坯体,右手转动卡盘旋钮,两三下就把坯体与工装对准,调螺栓时力道均匀,直到百分表指针稳在零刻度才松了口气。
“‘精雕细琢’从来不是一句空话。”他直起身对记者说。陶瓷雕铣机的数控系统里,藏着对细节的极致偏执,哪怕是0.01毫米的纹路深度误差、0.5度的曲面弧度偏差,都能被实时捕捉并校准。
也正因这份匠心,在前不久举行的淄博市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陶瓷琉璃产业链职业技能竞赛中,张存宝凭借稳定的发挥和精湛的技术,一举拿下先进陶瓷数控加工项目一等奖。
在产业布局加速调整、技术技艺迭代升级的当下,企业与社会对高级技能人才“一匠难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技能竞赛应势而起,成为行业高水平人才开展技术交流碰撞、激发产业发展潜力的重要平台。对此,淄博市通过举办职业技能竞赛,让各行各业技能人才在公开透明的赛场同台竞技,推动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
“对我们企业来说,举办陶瓷琉璃产业链竞赛,既是检验和提升办赛水平的好机会,也能借此发掘、培养更多行业优秀人才,实实在在为产业发展添把力。”华光国瓷副总经理苏明磊说。
今年是职业技能竞赛“大年”,淄博市人社部门充分结合各部门、企业、行业等专业优势,组织开展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及“技能兴淄”行业竞赛65场次、覆盖142个项目。其中,“产业链”赛项22个、新职业赛项15个、急需紧缺职业赛项29个、重点人群赛项15个,呈现出多领域覆盖、一二三产融合、新职业赛项丰富多元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竞赛在行业和工种上的广泛覆盖。同时,加大从获奖选手中选拔首席技师、技术技能大师的力度,切实提高高技能人才的政治与经济待遇,着力营造崇尚一技之长、尊重技能人才的浓厚社会氛围。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让技能人才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成长与认可,更让竞赛成为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土壤。目前,淄博市1822名竞赛获奖选手成功晋升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的持续迭代,机器人产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作为机器人行业的链主企业,淄博纽氏达特机器人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简称纽氏达特)深耕领域多年,已初步构建起涵盖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场景应用端的完整产业链体系。“产业链与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既关乎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也影响着人才价值的充分释放。”纽氏达特市场总监林朝霞表示,今年企业也将参与举办机器人产业链竞赛,通过竞赛选拔、激励更多优秀技能人才。
为深度服务并融入“产业链”发展,淄博以新能源汽车、先进陶瓷、新医药、聚烯烃等10条重点产业链的“链主”企业为牵引,联合上下游企业累计举办“分链条”竞赛12场次,覆盖30个项目,链上企业参赛职工达4260名。
“造房子,不需要钢筋水泥,在电脑虚拟空间里像搭积木一样就可以‘组装’起来。”全市第二届新一代信息技术职业技能竞赛数字建造项目获奖选手李阳信心满满地表示,“绿色建造”“数字建造”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就业前景也肯定会越来越宽广。
从陶瓷车间里0.01毫米的精度把控,到“链主”企业搭台聚才的主动作为,再到信息技术赛场上升起的青春志向,淄博正以一场场技能竞赛为纽带,让“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融入产业肌理,让“一技之长”成为人才逐梦的底气。未来,这座城市必将在技能赋能产业升级的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让“技能兴淄”不仅成为竞赛品牌,更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来源:淄博晚报 董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