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发挥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优势,搭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开放共享平台,打通科研资源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壁垒,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在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监申培丽正带领团队进行褐藻胶品质提升与产品应用开发研究,其中需要对产品的多糖结构进行鉴定测试。“褐藻胶说起来到底是什么物质组成的,以及它的结构鉴定,对于后面功效的验证,在实际生产当中的应用,都非常重要。”申培丽表示。
褐藻胶结构鉴定最好的方式是核磁共振,但购买一台核磁共振设备需要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而且这项测试只需要在更换原料或有重大工艺变更时进行即可,设备使用频率并不高,企业自己单独购买,并不划算。“通过青岛古镇口大学城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设施开放共享平台,我们联系上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经过交流,我们了解到海洋所的600MHz核磁共振谱仪平台刚好符合我们的需求,我们就决定申请试一试。”申培丽说。
通过共享平台“牵线”,一次只要几百块,申培丽和团队就能借助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高端仪器设备开展进一步的实验。目前,他们已经开展了200多个批次的海藻酸钠样品检测实验。青岛古镇口海洋科教创新区高校理事会秘书处副秘书长鞠庆坤表示:“我们同步开发了共享平台网站和微信小程序,企业随时随地上平台、逛‘科创淘宝’。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等14家单位的近500台(套)科研仪器设备摆上‘货架’,面向社会开放共享,为企业提供‘家门口的实验室’。”
为推动更深层次的融合,今年3月,青岛西海岸新区依托共享平台启动科创平台产学研结对共建计划,聚焦重点产业链条各阶段的创新需求,及高校院所待转化的成果,邀请驻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结对共建,目前,共享平台已上架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的53个高能级科创平台。“聚焦青岛市‘10+1’、西海岸新区‘5+5’创新型产业体系,全力帮助新区每家企业至少对接上1个科创平台,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青岛古镇口海洋科教创新区高校理事会秘书处副秘书长鞠庆坤表示。
青岛理工大学理学院博士李宏升,将打造“青岛市遥感成像与精密测量技术创新中心”科创平台的需求上传到共享平台,很快他就收到多家企业的合作意向。经对接洽谈,他们与中融装发(青岛)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北斗卫星数据应用中心成功结对。“我们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科技产业园共建联合实验室,今年将陆续开展机载激光测深雷达的定标测试和水下机器人科研训练工作,聚焦深海探测、海洋生物等领域,为企业提供技术赋能。”青岛理工大学理学院博士李宏升表示。
结对共建计划从今年2月启动到现在,促成了6个结对共建重点项目,目前,更多合作正在紧密洽谈中。青岛西海岸新区还对人才招引、科技创新等政策进行梳理汇总,加速新技术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对自主培养或全职新引进国家级人才与区内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横向课题项目合作的驻区高校院所,最高给予50万元奖励。同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并采取项目直投、跟投等方式给予最高200万元的专项支持。
今年1-6月,青岛西海岸新区1172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446.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量35%。
(来源:闪电新闻记者 辛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