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为期4个月的伏季休渔期结束,威海各大渔港内,蓄势待发的渔船纷纷启航,驶向期盼已久的蔚蓝海域。
当天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威海中心城区最大的渔港——远遥渔港,这里停泊着数百艘大中型渔船。渔民们满怀喜悦与期待,忙着进行最后的准备工作:整理渔具、装载生活物资、上冰上水等,只待时辰一到,便奔赴渔场。
“我已经做了20多年渔民了,开海日对渔民来说意义非凡,大家都特别期待这一天,希望有个好收成。”渔民孙兆财说。
中午12时整,伴随着雄浑嘹亮的汽笛声,渔港内停泊的渔船依次驶离码头,浩浩荡荡地向着大海深处驶去。浪花翻涌处,千帆竞渡,百舸争“鲜”。
记者从威海市海洋发展局获悉,近海作业的小马力渔船一两天即可返回,而大部分大马力铁壳拖网渔船,则会随着鱼汛到较远的渔场作业,一般7天到10天后才会回港,相应捕捞的海鲜上市需要等一周左右。
当天傍晚,记者来到合庆码头探访时,部分小渔船已陆续归港。一箱箱海鲜被运上了岸,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一位渔民的脸上。“开海首日收成不错,打了将近100斤海鲜,以爬虾、螃蟹为主,还有一些小杂鱼。”渔民曹先生说。
第一网海鲜的美味也吸引了许多市民和游客第一时间赶到合庆码头抢“鲜”。“每年开海第一天,我都会到合庆码头买些爬虾和家人一起吃,图的就是新鲜。”市民刘丽丽说。来自河南的游客刘武则表示:“威海除了风光秀丽外,海鲜更是美味,听说今天开海,就想挑些尝尝。”
开渔,是生产的号角,也是安全的大考。威海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区市渔业主管部门在开海前便对所有渔船开展了安全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问题闭环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一律禁止离港。同时,对渔港消防设施、供电线路、夜间照明、防滑防撞、应急通道等重点部位开展拉网式排查。有序组织渔船进行网具整理、加油、加水、加冰等准备工作,加强现场秩序管理等。
开海后,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将持续加强海上船舶动态监控,充分运用北斗、雷达、无人机、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对重点海域、重点时段、重点渔船实行24小时动态巡查,确保船位监控不断档、不脱管。
据悉,威海市今年还投入专项资金,为渔民免费配发了15408套定位保暖救生衣。同时,为符合条件的渔船安装机舱火灾监测处置装置2796套、鱼舱有毒气体监测装置2428套。
(来源:Hi威海客户端 沈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