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德州:民声民意“穗穗”饱满归仓

德州:民声民意“穗穗”饱满归仓
2025-09-10 09:08:3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强“筋骨力”

履职“工具箱”装满硬核保障

代表履职要得力,光有热情不够,更需坚实的制度保障和能力支撑。德州市人大常委会深谙此道,在“筑根基”“建平台”“添动力”上持续发力,为代表依法履职撑腰鼓劲,让代表腰杆更硬、底气更足。

“硬核”学习强本领。去年秋天,市委党校的教室里座无虚席。一场针对市人大代表的专题研讨班正在进行,120名省市人大代表及县市区人大工作者听得聚精会神。从人大制度理论到法律法规,从议案建议撰写技巧到预算审查监督知识,课程设置紧贴履职实际。“以前审议预算报告,总感觉像看‘天书’。经过培训,现在能看出些门道了,提建议也能点到关键处。”一位来自企业界的代表感慨道。除了集中“充电”,市人大常委会还组织代表赴临沂、聊城等地参加履职学习班,开阔视野,取长补短。这种“富脑子”的投入,让代表们的履职能力如同春苗般节节拔高。

“动真碰硬”督建议。代表建议,承载着民意期待,办理质效直接关系民心向背。德州在提高建议“含金量”和办理“含真量”上下足了功夫。开展“建议办理·向前一步”活动,把办理环节前移,加强沟通协调;对重点建议办理,常委会领导亲自挂帅督导;组织代表对办理情况“回头看”,现场视察,不满意?那就接着办!硬举措带来硬成效:市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以来的393件建议全部办结。更令人振奋的是,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德州代表团一举提交议案6件,位居全省首位;提交建议105件,其中6件被列为重点督办建议,数量和质量均居全省前列。这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代表们深入调研的汗水,更是德州代表工作“精耕细作”结出的硕果。“我们刚完善了代表建议办理考核办法,就是要让‘办理好’成为硬杠杠。”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桑敏科长介绍,考核这根“指挥棒”,将进一步压实办理责任。

“真金白银”保运行。代表履职,离不开必要的保障。德州在全省率先制定《专门委员会委员履职管理办法(试行)》,规范履职行为;及时足额拨付市人大代表活动经费,确保代表活动“不断粮”;持续推进代表履职网络服务平台升级和国产化替代,让信息跑路代替代表跑腿;为代表执行职务发放补贴,保障其基本履职需求。这些举措,如同给代表履职配备了趁手的“农具”和充足的“粮草”,解除了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心无旁骛地“深耕”责任田。

“多维实战”练尖兵。代表履职能力的提升,更在一次次“实战”中淬炼。邀请代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专委会会议,让他们提前介入监督;组织代表参与《问政山东》《问政德州》等犀利节目,直面问题,督促整改;参加民生实事论证、系列集成改革观摩、满意度测评、案件听证会……各种形式的履职活动,让代表们全方位、深层次地参与到地方治理的方方面面,在实践中经风雨、长才干。“就像种地,光有理论不行,得下地实干,才能摸清土壤的脾性。”一位多次参加视察调研的基层代表如是说。

“尊重代表主体地位,不是挂在嘴上,要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服务保障上。代表腰杆硬了,履职活力强了,人大的工作才算真正扎下了根。”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冯瑞科长语气坚定。

结“丰收穗”

实干“生力军”建功新时代

根深方能叶茂,本固才得枝荣。有了坚实的联系纽带和有力的履职保障,德州各级人大代表如同积蓄了充足能量的种子,在德州高质量发展的广袤田野上破土而出,奋力生长,结出累累硕果。他们牢记“市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代表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嘱托,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关键词:德州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