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青岛西海岸新区广播电视台演播厅内,传统农耕文化与AI交互在聚光灯下相映成趣。以“德育润心田,创意美乡村”为主题的“德育乡村”创意设计大赛颁奖仪式暨成果汇报在此举行,标志着新区“德育乡村”品牌从1.0阶段的全面覆盖迈向2.0阶段的提质升级,探索出一条“从善治到共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青岛西海岸新区副区级干部、古镇口核心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刘记军;区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宗武邦;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唐殿宝;青岛西海岸新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范瑞非;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组织部三科科长姬中元;青岛西海岸新区文明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任崔健;青岛西海岸农高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徐交运,还有各镇街的分管领导、德育乡村示范村村书记以及大赛参赛代表们,出席活动,与青岛西海岸新区各乡镇及各位参赛代表共同见证创意赋能乡村的生动实践。
政策引领:构建“四位一体”乡村创新生态
本次大赛由青岛西海岸农高发展集团指导,青岛农高生态旅游有限公司主办,卓越教育创新教育集团承办,是新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刘记军在致辞中强调:“‘德育乡村’2.0建设将以文化为魂、创意为桥、科技为翼,推动更多创意成果从展厅走向田间地头。”这一理念与中央网信办提出的“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形成了政策引导与基层实践的良性互动。
大赛创新采用“培训—创作—评审—转化”全流程闭环机制,累计开展12场专项培训覆盖475人次,邀请20位行业专家组成评审团,确保作品兼具创意性与实用性。农高发展集团发挥农业龙头资源优势,为参赛者提供从技术培训到场景对接的全周期服务,构建起“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高校支撑、村民参与”的四位一体创新生态。这种模式既吸收了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的专业评审经验,又保留了本土特色的实操导向。
多元协同:四大赛道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围绕乡村文化挖掘、产业升级和人才培育三大核心,大赛设置四大特色赛道,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共创。高校团队以文化创意激活乡土资源,华侨大学籍宇泽、袁凌紫的《青岛小镇赞》通过艺术化表达让乡村文化焕发新彩;中小学师生则用童真视角传承农耕文明,海王路小学陈芊煜的《二十四节气歌》将传统智慧与少年创意完美融合。
最具突破性的是基层工作者的实践成果:大场镇三河埠村毕纪花通过大赛培训掌握AI技术后,其抖音账号推广的“帮喜团”茶果远销北京,豆角实现日销400斤的突破;大村镇龙马村杨玉国用AI制作的基层工作短视频,让乡村故事获得更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