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人民日报讲述5个故事,解密潍坊“风筝”如何越飞越高?

人民日报讲述5个故事,解密潍坊“风筝”如何越飞越高?
2025-09-18 09:06:5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协调——从“一粒种子”到“一盘好菜”

寿光市古城街道前疃村大棚里,绿色掩映间,一个个青色小番茄探出头来。“这是当下卖得特别好的番茄‘梦想青甜2号’,一斤能卖到16元,这要感谢李经理!”前疃村党支部书记殷凤海说。

“李经理”指的是宏伟种业总经理李继强,2004年他投身种业时,团队的目标是选育一款适合大众种植、适应性广的番茄品种。彼时,寿光农民引种的外国品种,一粒种子要10元钱,宏伟种业选育的“梦想迷恋”出来后,一棵苗的成本降至1.2元,还能帮农户节约近一个月的育苗时间。

“家家都是研究所,人人都是技术员。”寿光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刘春香说,10年间,寿光的国产蔬菜种子市场占有率从54%提升至70%以上,自主研发的蔬菜品种达到290个。

在潍坊市农科院芸豆试验田,“潍坊绿龙”与东北“一点红将军豆”杂交培育出的新品系芸豆长势喜人,肉厚且没有丝。“我们计划今年一口气申报8个新品种。”潍坊市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所所长宋银行充满信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寿光蔬菜研发中心、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等种业研发团队也成为潍坊种业创新的主力军。越来越多好种子正从潍坊的研究室走向广袤的田间,实现从“一粒种子”到“一盘好菜”的变身。2024年,潍坊市农业总产值达1358.7亿元,全省居首;粮食连续4年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蔬菜总产量突破1400万吨,产销量全国第一。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277家,营收额接近3000亿元。

这些年,前疃村党支部整合原有的7家蔬菜市场,牵头领办旺民蔬菜专业合作社联社,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销一体模式,实现农资供应、技术服务、生产标准、质量检测、品牌打造、包装销售“六统一”管理。“我们年销售番茄达到500万斤,年交易额超1.5亿元。村民年收入由过去的不足5万元,到现在超过20万元。”殷凤海说。

据统计,2024年,潍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21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4∶1。农民致富、集体增收、企业发展,一个更具韧性和活力的现代农业体系正在潍坊蓬勃生长。

绿色——从“一片林”到“一条生态海岸带”

一边是碧波千顷,一边是满目苍翠,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海风拂过柽柳林,沙沙作响,好似奏响一首绿色发展交响曲。

2017年之前,这里生长着稀疏的芦苇、碱蓬,整个滨海地区强盐渍化面积达381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2.35%,绿化成本较高、盐碱地综合利用难度大等问题叠加,海岸线生态形势严峻。

2017年,国家“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项目启动。“这是潍坊和山东省林科院合作培育的耐盐碱乔木型树种‘鲁柽1号’,又叫盐松,改良土壤效果明显,目前土壤盐渍化程度已由原来的7‰降到3‰。”山东柽霖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走进山东乐道科技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柽柳林下,肉苁蓉长势正好。公司办公室主任赵传胜介绍,公司科研团队通过技术攻关,将习惯干旱沙漠环境的肉苁蓉“嫁接”至滨海柽柳根系上,提高成活率,药用成分含量大。赵传胜说:“这里的肉苁蓉年产量达30吨,产值近1200万元。”

近年来,潍坊统筹安排各类修复资金10亿多元,建成海洋特别保护区、盐松防护林、绿化带8万多亩,曾经的盐碱荒滩筑起一道绿色屏障。同时,通过实施渤海综合治理、小清河口、老河口等海洋生态修复项目,潍坊累计修复滨海湿地3400多公顷,岸线33.23公里,打造一条“滨海生态长廊”——肉苁蓉、南陈桃、芳青玫瑰等特色农产品品牌逐渐擦亮,白鹭翩然栖落,野鸡、野兔子不时出没……

关键词:潍坊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