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当下的潍坊,创新动能与人才活力交织涌动。
9月16日,2025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山东行(潍坊)暨重点高校校地合作对接交流会在潍坊启幕,通过工业科技成果展、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主题展亮出潍坊硬实力,还以主题大会、多场专题对接会为纽带,汇聚了30多所高校的优势资源、多位专家的智慧力量、众多企业的参与热情,搭建起校地合作、产才融合的广阔平台。
这是潍坊继2024年工信部直属高校走进潍坊活动后,深化校地协同的又一举措,潍坊正以独有的方式,将产才融合的文章写得扎实又生动。
亮实力、展需求,产才对接“精准牵手”
潍坊是山东的经济大市、产业大市,规上工业产值、营收均超过1.2万亿,制造业规模约占全省1/10、全国1/100。在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潍坊拥有37个行业大类,包括所有的31个制造业大类,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雄厚、优质企业数量众多。
近年来,潍坊聚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校地企合作新机制,创新产学研用协同新模式,全面释放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效能。这些实力,既是潍坊面向外界的“闪亮名片”,也是吸引智力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底气”。
在本次活动中,潍坊将实力展示融入每一个环节:工业科技成果展直观呈现产业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主题展系统梳理了潍坊的创新脉络;企业实地调研让嘉宾沉浸式体验从研发到产品的全链条创新能力。通过这些多元场景,与会者清晰看到,潍坊不仅具备承接先进技术的产业基础与人才储备,更拥有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熟场景与丰富经验。
与实力展示同步的,是潍坊坦诚而开放的“需求表达”。主题大会上,潍坊市副市长马勇发布了“9+3+N”产业链技术需求,主动抛出发展蓝图中的“需求清单”,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与潍坊现实发展需求实现精准对接。
潍坊市委书记刘运向嘉宾发出诚挚邀约:“期望各位专家和高校院所发挥专业与创新优势,与潍坊优势产业‘珠联璧合’,共探关键技术攻关路径,共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样板;也热切期盼广大企业、金融机构携手潍坊、拥抱创新,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中共赢未来!”对“共赢未来”的热切期盼,引发了现场嘉宾的共鸣。
在先进技术成果赋能新型工业化暨高水平技术经理人对接会中,潍坊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与清晰路径得到进一步凸显。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聚焦新材料领域,寻求轮胎轻量化与耐磨性能的双重突破;弘润石化(潍坊)有限责任公司则提出“电子市场主流散热材料”研发课题,引发在场专家的热烈讨论。这种企业“出题”、高校“解题”的精准对接模式,有效促成了技术供需两侧的火花碰撞与合作契机。
促融合、见实效,创新动能“加速涌流”
如果说亮出“家底”、抛出“需求”展现了潍坊的诚意与远见,那么将诚意转化为合作、让远见落地为成果,则真正考验着一座城市的系统运作能力。
一直以来,潍坊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持续优化完善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推动“四链”深度融合,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将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沃土。潍坊拥有5所本科院校和66所职业院校,普通高中育人质量连续23年全省领先,构建了从中等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持续为地方乃至全国输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夯实教育基础的同时,潍坊实施极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形成强大人才集聚效应:目前已引进国家领军人才185人,人才资源总量达249万人,人才综合竞争力稳居山东省前三,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坚实的产业基础是潍坊的最大底气。当前,潍坊聚力突破“9+3+N”重点产业链,动力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食品工业、高端化工四个千亿级产业优势显著,其中动力装备、智能农机装备跻身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473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1459家,彰显出雄厚产业实力和强大就业带动能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潍坊高度重视高能级平台搭建,与133家知名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加快建设工信部直属高校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山东大学潍坊研究院等载体。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952家,在机制创新上,推动698名专家人才下沉县市区和企业担任科技副职、科技人才副总,选派180名干部常驻高校担任科技人才专员,共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工程师实习实践基地、西北工业大学汽车精密行驶件研究中心等133个校地校企合作平台,推动1053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这些闪亮的创新成果,正是潍坊“四链融合”生态结出的丰硕果实。它们不仅印证了潍坊承接先进技术的强大能力,更彰显出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雄厚实力。
优生态、强保障,产才共赢“扎根结果”
“引才”只是第一步,“留才、兴才、成才”才是产才融合的终极目标。潍坊从政策支持到服务保障,构建起覆盖“人才成长+企业发展”的全周期生态,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能出彩,让企业敢投入、有回报、发展好。正如潍坊市副市长陈端梅在致辞中所说:“潍坊愿以最大诚意、最优环境、最好服务,让这片土地成为大家成就事业、逐梦远航的‘诗和远方’。”
在潍坊,人才的“归属感”来自于“无后顾之忧”的服务体系。全市持续推出“近悦远来”系列政策,出台人才新政30条、青年人才集聚18条等举措,为人才汇聚创造优越条件。在全省率先成立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构建“一站受理、协同办理、综合服务”机制;推行“潍坊惠才卡”,实现人才服务“应享尽享”;将优秀企业家和“十强”产业人才全部纳入服务范围,开通就医、子女入学等23类、32项绿色通道,以精细化、保姆式的服务打造一流人才环境。
对企业来说,潍坊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自2023年《潍坊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以来,法治化、市场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正在加速形成。通过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构建“1+17+N”企业开办一体化服务体系,创新“一键生成”智能审批,实现企业开办“当天申报、当天办结”;推动1508项事项“零见面”审批,1.1万余个政务服务事项“免证办”,项目审批提速30%以上,“无证明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同时,建立健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兑现落实机制,并积极吸纳企业反馈,持续优化政策内容,形成企业与城市共同成长的良性生态。
潍坊以“亮实力”彰显底气、以“促融合”激活效能、以“优生态”筑牢根基,将“发展、人才、创新”的顶层理念,转化为“企业得突破、人才得机遇、城市得发展”的生动实践。
当更多校地合作项目从“签约纸”变成“施工图”,当更多专家、青年人才从“过客”变成“家人”,这座厚植工业底蕴、积蓄创新动能的城市,将释放出更强劲的产业活力,成为更多人逐梦兴业、更多企业发展壮大的“沃土”与“港湾”。
(记者/姚双玉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