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级建设市、县、镇三级应急物资储备库280座,仓储面积8.5万平方米,各级实物储备各类救灾物资912种,2000余万件(套),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在全省率先完成保障4万人转移安置国家标准。积极开展“我为企业促创新、组主场、找订单”等活动,探索创新研制了一大批应急装备物资,应急产品涵盖应急产业全部4大类、16中类、59小类,构建起了完备应急物资产能体系。创新推出了《潍坊市应急板房全链条系统解决方案》,潍坊市68个工业产品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部发布的《2024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业应急产品目录》,占全省的21.4%。
坚持践行“防抗救相结合”理念,推动灾害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打造全省首批移动应急救援站。举办“防灾减损·风险减量·保险护航”主题活动,推动18家财险公司和13支应急救援队伍分别签订合作协议,交接50余万元应急装备,民生险各承保公司分别成立了党员应急志愿队伍,并进行应急技能培训和演练活动,为200余辆保险勘察车配备应急装备,使保险理赔员成为灾害信息员和应急战斗员、保险勘察车成为移动应急站,充分发挥了民生险在应对自然灾害,帮助受灾群众快速恢复生产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
加强对全市灾害信息员管理,各级组织进行全覆盖培训,严格落实AB岗制度,保证关键时刻快速反应、有效处置。经过严格筛选,聘请灾害民生综合保险项目中业务精湛、服务高效的基层理赔人员和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中技能精湛、素质过硬的战斗员,作为潍坊市首批“特聘灾害信息员”,目前全市1.4万名灾害信息员奋战在基层一线,共同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下一步,潍坊市应急管理局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全面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
持续完善应急指挥与联动机制
进一步优化各级应急预案体系,细化灾害响应流程和责任分工。强化部门间、军地间、区域间的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定期开展联合演练,提升协同作战的熟练度和实效性。
强化应急科技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加大先进适用装备的配备力度,特别是针对“三断”等极端情况的应急通信、侦察探测、特殊救援装备等。深化应急管理平台应用,推动天地图、“数字沙盘”等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风险监测预警、辅助决策、资源调度中的深度融合。
夯实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深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标准化建设,加强镇街应急消防站所和村(社区)应急服务站(点)建设。持续开展灾害信息员和基层应急力量业务培训,推广实施“潍民应急、坊安万家”应急能力提升工程,普及应急知识技能,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优化应急物资储备与调配体系
科学规划布局应急物资储备库点,增加灾害易发区域和偏远地区的物资储备规模。完善紧急生产、协议储备、产能动员和快速调运机制,探索运用大数据优化物资需求研判与精准配送。
加强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
发挥好潍坊市应急救援协会作用,规范社会应急力量管理,完善征用补偿、保险保障和培训协作机制,更好发挥其积极作用。持续强化航空应急救援能力,谋划推动“潍坊航空救援站项目”,探索推进航空应急救援突击队建设,不断提升“全灾种、大应急、大救援”综合救援能力。
深化应急产业培育与科技攻关
依托潍坊市制造业优势,鼓励引导企业研发生产先进应急技术装备。搭建产需对接平台,持续开展好“我为企业促创新、组主场、找订单”等活动,推动应急产品示范应用,提升应急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记者/牛鞠榕,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