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周村的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以3.9万吨分子筛、13.8万吨催化剂的年产能,稳居亚洲炼油催化剂“第一高地”。其40%的国内市场占有率、2万吨海外年出口量,让中国制造的催化裂化技术驱动着全球炼油装置的轰鸣。
同样位于周村,山东齐鲁华信高科有限公司则以“小巨人”之姿撬动大市场。作为国内最大的分子筛新材料基地之一,其生产的尾气净化分子筛、制氢分子筛等尖端产品,60%直供海外巨头。从巴斯夫到霍尼韦尔,这些肉眼难见的纳米级材料,正以吸附净化、催化反应的“硬科技”,在全球工业减碳浪潮中刻下淄博坐标。
山东齐鲁华信高科分子筛生产线
傅忠君表示:“经过近60年的发展,淄博在催化剂生产方面已经有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带动一些地方企业不断在催化剂的新品种、新材料方面进行创新发展,使得淄博在催化剂领域走在了全省前列。”
今日的淄博,精细化工产业正掀起一场“智造革命”:从车间信息化到全链智能化,从生产工业化到管理数字化,传统工业基因与数字浪潮深度碰撞。创立于1956年的山东东佳集团,从淄博钴厂起步,已成长为全球钛白粉领域的中国标杆。22万吨钛白粉、80万吨硫磺制酸的产能规模,支撑起覆盖全球市场的“金字招牌”。
而另一家老牌企业——山东宏信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从周村有机化工厂蜕变为行业巨头。11万吨苯酐、10万吨丙烯酸酯、48亿只PVC手套的产能矩阵,彰显其从基础原料到精细化学品的全链掌控力。
山东宏信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厂区
傅忠君指出:“淄博是一座老工业城市,企业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不断研发创新,有的在提高转化率、降低能耗方面做了工作,有的在不断延伸产业链。”
精细化工虽隐身于产业链中游,却深深嵌入国计民生的肌理。从一片药剂的合成到一剂胶囊的成型,其核心原料的突破往往牵动着千亿级产业的命脉。而在这条“隐形赛道”上,淄博已深耕70余载。早在1953年,新华制药工程师王志强带领团队攻克新中国首台搪玻璃反应罐制造技术,为化学制药工业点燃了第一簇自主创新的星火。
如今,新华制药5万吨化学原料药年产能托举起布洛芬、阿司匹林等10个全球领跑品种;山东金城医药则以AE-活性酯、头孢他啶活性酯等“冠军单品”,在全球抗生素中间体市场稳居首位。
作为医药食品领域的创新标杆,山东赫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用30余年缔造了“一根纤维素醚撬动全球产业”的传奇。从治疗糖尿病的药用辅料到水泥瓷砖粘接剂,从植物胶囊到人造肉,这家全球唯一贯通纤维素醚全产业链的企业,已将中国创新的触角延伸至100多个国家。
山东赫达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