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济南商河县应对“三秋”连续降雨天气技术指导意见

济南商河县应对“三秋”连续降雨天气技术指导意见
2025-10-08 09:01:5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当前,正值“三秋”生产的关键时期,针对近期连续大范围降雨天气,立足抗灾抓好“三秋”生产,切实抓实抓细应对技术指导,保障秋收秋种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实现全县秋粮由“丰收在田”到“丰收在手”,并为明年夏粮丰产丰收夯实基础。

一、未来降雨趋势预测

10月份以来,全县出现频繁降雨,累计降雨量15.7毫米。据气象部门预测,8~12日仍有连续阴雨天气。

二、近期降雨对“三秋”生产影响

(一)秋管方面。一是影响籽粒灌浆。降雨伴随降温,延迟玉米籽粒灌浆时间,预计秋收秋种整体较常年延迟5天左右;二是地块渍涝积水。部分低洼或排水不畅地块持续过湿、短时积水或渍涝的风险较高;三是作物易发倒伏。持续过湿地块,作物根系活力下降甚至沤根早衰,易发生倒伏。

(二)秋收方面。一是收获难度加大。受连续降雨影响,轮式收割机械难以进地作业,履带式收获机械保有量少、效率低,而且以收籽粒为多,目前籽粒含水量大,收获破碎多,影响品质和销售;二是部分偏早抢收。主要是小农户担心降雨影响,提前人工抢收,籽粒未能充分灌浆、影响产量;三是增加晾晒难度。连续阴雨影响收获后晾晒,烘干增加成本而且小农户没有烘干习惯,受潮霉变风险增大。

(三)秋种方面。一是影响适期播种。土壤持续过湿,导致播种推迟,进而影响冬前壮苗培育与安全越冬;二是降低播种质量。土壤湿度过大增加整地难度,同时透气性差,抑制种子发芽与出苗,不利于一播全苗;三是加重病害风险。连续阴雨天气为病原菌繁殖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易感染茎基腐病、纹枯病等土传病害。

三、科学应对技术措施

(一)秋收方面。一是分类抢收减损。对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地块,具备机械进地条件,要及时抢收;不具备轮式机械进地条件地块,应调度履带式收获机械进田作业;不具备履带式收获机械作业条件、以及出现玉米倒伏的地块,要抢时疏通沟渠,开挖沥水沟,抓紧人工抢收。二是推行适期晚收。对离成熟尚有一段时间的地块,不宜抢早收获,以免严重影响产量、增加霉变风险和烘干成本,要充分延长灌浆期,统筹作物成熟度和农机匹配度,适期进行收获。三是及时烘干晾晒。对已经收获的,有烘干条件的立即烘干后入库;不具备烘干条件的,采取果穗装笼仓囤通风晾晒、果穗装袋搭架通风晾晒,或晒场、院场等通风处摊平存放、天晴抢晒,防止发热霉变,保障粮食品质。

(二)秋种方面。一是播期服从墒情。小麦播种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80%,遵循“播期服从墒情”的原则,宁可播期适当推迟也要确保适墒播种。二是做好包衣拌种。种传和土传病害易在高湿土壤中繁殖扩散,而且晚播麦抗逆性差、易染病,要做好药剂拌种,坚决杜绝白籽下地,重点预防好茎基腐病、根腐病、纹枯病等。三是保持适当浅播。底墒充足,播种深度保持3~4厘米为宜,防止播种过深导致出苗偏晚、苗小苗弱。

三)秋管方面。一是早排积水散墒。部分地块可能会因降雨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或淤墒现象,要尽早排除田间积水,只要机械适宜下地,尽早通过浅翻旋耕方式,加速土壤水分散发,尽快将待播土壤调整到适墒状态。二是早抓小麦田管。立足管早管好,坚持种后即管,加强小麦冬前田管,缺苗断垄的地块及早做好补种;对土壤墒情适宜的地块,做好冬季镇压,压实土壤,保证墒情,防止冻害,培育壮苗;对苗情偏弱的地块,结合降雨和浇水,及时施肥,促弱转壮;对土壤墒情变差的地块,及时浇好越冬水,保苗安全越冬。三是早防病虫草害。田间湿度大易增加小麦苗期病虫害发生风险,针对当地主要病虫害,加强监测防治工作,科学选用药剂,力争早发现早防控;对小麦草害,坚持春草秋治,在气温适合时,选用对路药剂,抓紧开展化学除草,通过关口前移预防在先,为小麦丰收打好基础。

(来源:爱商河)

(责任编辑:李建龙)
关键词:济南商河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